跳转到正文内容

“淘宝体”:不应仅是语言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6:50  解放日报

  周楠

  “淘宝体”彻底火了。“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这是外交部新闻司的“外交小灵通”在微博上发布的招聘启事。“亲,祝贺你哦!你被南理工录取了哦……”——这是南理工向新生发送的录取短信。如果说这两则“淘宝体”的对象是90后,让年轻人倍感亲切有趣,那么,另两则“淘宝体”则是众说纷纭了。

  一则是警方对逃犯发布的网上“通缉令”:“亲,告别日日逃,分分慌,秒秒惊的痛苦吧,赶紧预订哦!”“全国入狱免费包邮哦!”看得一些网友连呼“被惊到”;一则是“淘宝体”交通安全提示牌亮相成都:“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亲,注意避让行人哦”,看得一些老年市民愣是不明白:“这‘亲’啥的,是要我干什么呀?”

  所谓“淘宝体”,源自网店客服,他们称客户为 “亲”(“亲爱的”缩写),以“亲、哦、不包邮”等为关键词,迅速成为调侃流行语。毫无疑问,政府部门使用“淘宝体”的本意,自然是拉近与市民的距离,吸引更多“眼球”,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以求真正有效为民服务。问题在于,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才是适宜得体的?怎样才能不沦为网络时代里的新形式主义?形式又该怎样真正地为内容服务?

  单这一年来,就有咆哮体、凡客体、非诚体乃至淘宝体等网络流行语粉墨登场,用“咆哮狗”视频倡导文明养犬、派出所在商业街大屏幕上打出凡客体“广告”,都曾赢得好评,被认为是群众路线在网络时代的延伸,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一改在有些人心目中只会说“官话”、“套话”的形象,值得肯定。不过,亲切当然没错,但得体的语言也很重要。如果一味为了“亲切”而“卖萌”(装可爱),不仅有失政府本身的形象,难免有“谄媚”之嫌,更因为没有弄清受众对象,传播效果也未必好。君不见,网络流行语“新陈代谢”如此之快,这体那体哪个不是各领“风骚”三五月?“追”得过来吗?

  应该看到,当今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在话语体系上日渐口语化、个性化、幽默化,也有越来越多的官员以自己的语言风格而赢得关注和好评。不过,更为重要的东西依然在形式背后。对于有些干部为什么喜欢说官话套话,曾有学者指出,根源在于要么没“料”,要么没“胆”,要么没“法”。对问题不了解,工作不扎实,缺乏责任担当,“只好躲到套话里过日子”。其实,穿上了“淘宝体”的外套之后也一样,话语背后的行动依然是最终的指向。

  如果只注重“亲切的”形式,而实际内容依旧“空洞”,现实作风仍然改变不了官僚主义的某些习气,还是一张“老爷面孔”,那么再“给力”的宣传也只是昙花一现,再热闹的网络语言,最终也不过沦为一场“语言秀”。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依然是“亲切”的语言背后,有没有一颗真正“亲民”的心。其实,真正的为民服务,必然要求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和群众想在一块。做到了这点,即便不那么搞怪,不那么弄潮,但因为说的是“老百姓的话”,做的是“实事”,百姓依然欢迎。据说,删了淘宝体通缉令后,公安微博上出现了一段话,“偶尔一‘萌’为的是向大家展现不一样的一面……咱们在工作上绝不含糊!”但愿如其所说。

  更但愿,无需喊“亲”,彼此也有信任感,这才是真正的温暖人心。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