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壹加壹”:四年迎战十次台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6:5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朱晨

  今年第九号强台风“梅花”最终与温州擦肩而过,忙碌了一个周末的苍南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张炳钩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次台风来势汹汹,但最终还是很幸运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我们的队员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屈指算来,此次迎战“梅花”,已经是“壹加壹”成立近四年来所抗击的第十个台风了。在台风频发的温州苍南,这支我国首家民间救援队如今已拥有各类志愿者1000多人,活跃在每次救灾第一线。

  与职能部门联合组建

  “台风是温州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每次台风到来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已是驾轻就熟。”张炳钩介绍,“梅花”到来前的8月5日,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大队为苍南的每个乡镇安排3—8辆出租车,配合做好人员转移工作。医疗应急志愿者大队在各主要避灾点待命。自备车应急大队则主要在核心区域的灵溪、龙港两地待命,随时出动。

  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最初成立于2007年7月,是全国首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除1000多位志愿者外,还有专职人员4人,兼职人员20人。7支救援分队都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联合组建,每个分队的志愿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据统计,2007年“壹加壹”刚成立不久,就在参与抗击8号台风 “蝴蝶”、9号超强台风“圣帕”、13号台风“韦帕”的过程中,积极协助各乡镇转移群众1万多人,运送物资300多趟,运送孕妇、受伤人员到医院60多人。

  发挥基层救援优势

  张炳钩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想到成立民间救援队,是由于2006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正面登陆苍南县,当时台风中心风力达到18级,整个苍南伤痕累累。“台风登陆时通信工具都没有信号,之后又是停电,手机无法充电,抢险救灾的时候,又找不到足够的车。”

  2007年5月,张炳钩在一次乘坐出租车时,无意发现车上装有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我想到GPS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的功能,而出租车司机本身对全县大小道路又都比较熟,车技也好。为何不成立一支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在台风来袭时及时救援和转移受灾群众呢?”带着这个想法,张炳钩多次前往县防汛指挥部、运管所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得到大力支持。当年7月,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在8月抗击“圣帕”台风中立刻发挥了作用。此后,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自备车防汛应急服务队、灾后心理干预志愿者服务队等相继成立,张炳钩把这几支队伍联合组建成苍南县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并于2008年11月26日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和命名。

  张炳钩告诉记者,“壹加壹”的志愿者多是来自基层的相关专业技能的当地人,容易深入到救灾一线,“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主要做的都是以属地为主,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相关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

  未来发展要更专业化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第二天,温州人陈斌驾驶着自己的滑翔动力伞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航拍,拍摄的视频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放。鲜为人知的是,陈斌正是“壹加壹”新成立的空中搜救队的队长。他说,“空中搜救队的组建初衷,就是为了在未来抗击台风中,能迅速锁定被困人员。”

  组建空中搜救队只是“壹加壹”让自身变得更专业化的举措之一。张炳钩透露,更专业化是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目前他们正在筹划购买生命探测仪、可用于空中救援的小型直升机等技术性比较强的装备、与民政局合作成立壹加壹应急便民中心等。

  目前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的经费来源,几乎完全依靠参与各类宣传活动时政府所购买的服务。据悉,国家民政部即将在全国开展灾害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试点工作,“壹加壹”正努力成为试点之一,未来的生存状况将能得到更大改善。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