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铁故障频发高速发展隐忧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7:35  法制日报

  □新闻分析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叶锋 陈先锋 李志勇 陆文军

  扶梯故障、线路失电、方向开错、车门无法打开……近期,京、沪、穗等城市曝出地铁故障多发,引起社会关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地铁故障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必然因素”。其原因在于:不少地铁实际上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技术、管理等各类资源“被摊薄”。

  ———运能不堪重负。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高峰期客流可谓惊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介绍,目前北京地铁日客流量达到600多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已经超过700万人次。为应对超大客流,很多主要轨道线路不得不将列车间隔缩短到一两分钟甚至更短。

  ———技术资源漏洞凸显。一个轨道交通系统由车辆、信号和供电三大系统构成,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各系统的技术装备都是“新老结合”,而密度过高的运行对相关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信号、供电等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在增加。

  ———管理资源捉襟见肘。广州一名地铁职工告诉记者,地铁职工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记者从北京市交通部门了解到,到2015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中高级职业人才缺口在3万人左右。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青槐说,接连发生的地铁故障,大部分问题集中在信号系统和供电设备这两个方面。原因多样,不能因为个别的故障事故,就放大到整个城市轨道的安全存在隐患,“但如果是实质性的安全隐患,则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轨道运营安全是第一位的”。

  确实,安全在公共交通中始终处于第一位。其一,地铁建设与城市规划如何更好对接?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城市在建设地铁线路、设计地铁运能时,并没有严格考虑地铁沿线外来人口快速增多的因素,导致地铁开通不久便不堪重负。专家建议,加快地铁与城市功能、产业、人口等规划的衔接,优化线路和运能设计。

  其二,安全运营如何落到实处?2003年9月便已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把确保城轨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但一些专家认为,与建设进度相比,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明显滞后,亟待“补课”。

  其三,人才“短板”如何尽快弥补?专家提醒,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对相关技术研发、设备维护、运营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将迎来井喷之势,应加快人才培养、校企对接,解决地铁“人才荒”。

  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