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都可以做“街净哥”

  在河南商丘顺天小区附近的马路上,5个月来,清晨总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搞晨练。该男子被网友发到网上,并被亲切地称为“街净哥”。不料,这位“街净哥”的身份近日曝光以后,却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和议论——这位“街净哥”的真实身份是商丘市城管局副局长轩敬杰。(8月8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有人质疑轩敬杰捡垃圾涉嫌作秀,但是,与现在比较时兴的机关干部集体扫马路,邀请媒体报道的习惯做法不同的是,轩敬杰作为城管局副局长,5个月以来坚持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而且携妻一同参加,这种“秀”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讲,城管局长捡垃圾即便是“作秀”也弥足珍贵。

  城管局长捡垃圾虽是小事,但也是一堂文明道德示范课。他通过做“街净哥”这种朴素的方式带动更多人爱护环境,示范文明,具有导向意义。如果更多官员、更多市民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主动去做“街净哥”,对净化城市环境,营造文明社会氛围,挽留正在滑坡的文明道德,善莫大焉。

  城管局长携妻捡垃圾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但又不被重视的文明道德问题。公共场所讲文明、讲道德,主动捡垃圾这样的点滴小事,虽有点小儿科,但反映的是一种文明习惯,一种精神境界。诚然,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不短的文化积淀过程,但公务员应该是文明习惯的代表与倡导者。文明工作、文明生活,守住文明道德底线,是对公务员的起码要求。城管局长作为主管城市环境的官员,坚持捡垃圾美化市容,做出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表率。

  城管局长坚持捡垃圾,固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其他人也未必会这么做,还有人在沿袭乱吐乱扔的陋习。现实生活中公民文明道德素质,还靠道德舆论力量与个人自律实现。但文明道德行为需要倡导与熏陶。城管局长坚持捡垃圾,不仅是在示范文明道德素质,也是在营造文明道德氛围、向社会发出文明道德倡议。我们无法苛求“高大全”式的完美典型。而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文明道德素质与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状况,实际上也是个人文明素质、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增强文明自律意识,多一份公德之心,不仅是对公务员的要求,也是所有人的道德准则。

  不谈大道理,提高文明道德素质,从公务员这些公众人物开始,从捡垃圾这些平凡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来做“街净哥”,让文明道德由此内化为我们的素质,那将是一大幸事。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