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斥资千万元公派40名学子留学

  

斥资千万元公派40名学子留学

  留学归来

  今年,广州市开全国先河,推出首个地方性公派留学生项目“菁英计划”,拿出1300多万元,首批资助40名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300名的大学留学。日前,这些学子陆续踏上了留学之路。

  很多民众普遍关心:花纳税人的钱,公派少数精英出国值不值得?人是怎样选出来的,为什么是这40人入选?他们将在国外学些什么,能为祖国作出哪些贡献?学成后会如约回国吗?

  入选需满足“五大条件”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叶莘也是这次出国留学的学生之一,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在美期间,他每月将从广州市政府获得1.3万元人民币的资助。他说,这次获得公派资格的40个人包括攻读博士和联合培养博士(已在国内读博,到国外交流学习2~3年)两类,他所在的中山大学有12人,听说也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之所以入选,可能也是幸运地满足了广州市的“五大条件”。

  这5个条件中,首要的是已通过个人申请获得了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此外,原属高校必须具有博士点且自身成绩优秀;所录取的国外高校必须在广州市列出的世界排名前300名的名单上;攻读的专业是广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还要承诺毕业后回广州工作5年以上。

  要满足这5个条件,首先要学习成绩优秀。从他个人来讲,首先是英语要好,其他各科不能有短板,此外一封好的推荐信也非常重要。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贺万穗说,40个名额在申报时要经过高校和有关部门的选拔竞争:首先是广州各个高校自荐,一共推荐了85人;然后再由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审核资格,刷下25人,留下60人;最后由专家组审核,选拔出40个“菁英中的菁英”。

  国外硬条件和软环境优于国内

  叶莘说,其实,他出国留学,并不是因为得到了“菁英计划”的资助。事实上,从高三选了这个专业开始,他就打定主意出国了。他父母都是理工科教授,从他们的介绍中,他了解到了国外高校在生物学科上的优势。

  实验条件是最基本的方面。据他了解,国产的不少器械、药品,质量和纯度都不过关,必须依赖国外进口,而且价格非常昂贵。而在国外,这些都是顶尖的。

  更重要的是软环境。比如说,在国外高校,国际和校际交流非常频繁,有各种高水平学术会议、科研交流,这些是国内高校难以比拟的;获得科研资助的途径非常多,大学、企业、社会的资金都会进来,而在国内主要还是靠政府科研经费,往往僧多粥少,大家都挤破头去抢;此外,科研氛围也会比较纯粹,不以发表论文为目的。

  总的来说,去国外读书还是很值得,也许花费会比较高,但成长也会快很多。这次受资助最高的达到143.2万元,他还不算特别高的。

  广州有很多支柱型产业,比如现代服务业、汽车制造业、新能源等,这些产业都需要高端人才。贺万穗说,1000万元现在只能建一栋房子,但如果真能培养出一名院士,那就超值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公派留学培养了一大批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的骨干人员,和钟南山同批被公派留学的人中,出了5个院士。不敢说这次是不是能出这么多院士,但他认为,教育的投资是值得的。

  95%的公派留学生都回国了

  叶莘说,毕业以后,他还是想回来的。一方面,家在广州,女朋友以后也会回广州工作;另一方面,考虑到国家需要和自己的发展前景,想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中。生物科技在国际上竞争很激烈,但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能源,传统的煤、电、石油不可能永远持续,生物能源就很有前景,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再比如说生物医药,我国原创的药物很少,特别是抗肿瘤药物严重依赖进口,在这方面也能有所作为。

  当然,他也有很多担忧和顾虑。在国内,生物相关产业发展很不够,很多同学毕业后都转行了,他们也想做回本专业,无奈找不到岗位。叶莘也担心毕业回来后无用武之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针对回不回国的情况,贺万穗说,这种情况的确很难避免,即使是国家公派的留学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前景是很好的。据他了解,近年来,95%的公派留学生都回国了。而且,这次送出去的公派留学生主要是读博,相比起那些“小留学生”,他们的价值观比较成熟,整个事业也都在国内,所以他们回国的可能性比较大。

  文图均据《人民日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