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出台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8:21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李跃群

  美债、欧债问题同时爆发令国际原油市场哀鸿遍野。短短一周内,布伦特原油期货、WTI原油期货价格双双下跌近10%。不过这对于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而言,或许是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好时机。

  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见于2009年5月推出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移动平均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变化超过4%时,国家发改委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不过这一办法实行两年多的时间内,一直被指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规则不够透明,调整周期过长,要求幅度过大,与国内供需关系脱轨,等等。

  国家发改委也已认识到了问题。新华社报道称,早在2010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力争年内出台,该机制将更加透明。”

  不过,由于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原油价格重拾升势,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下“缩短调价周期”,以及降低“边界条件幅度”的要求,无疑会令作为基础物资的成品油价格节节高升。即使在旧有机制下,且每次均滞后20天左右,最近三次上调油价每次均创出历史新高。于是新机制虽然屡经讨论,最终束之高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发改委此时可以趁美国债务危机的有利外部环境,进行能源价格体系改革。”林伯强预计,如果危机加剧,国际油价下滑到了50-60美元一桶的水平,“那么是给中国成品油定价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因为要推价格体系改革,必须得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进行,此时外部环境宽松。”

  事实上,2009年1月中国能够推行现行的《办法》,很大的因素同样也是国际油价暴跌。息旺能源分析师储节旺回忆,“当时一同推出的还有成品油的税费改革。其中消费税提到了差不多1元一升。如果国际油价高企时,这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

  对于一直未能出台的新成品油定价办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具体形式是调整周期会缩短到10个工作日。调价主体仍旧是发改委,其将发布一个相应的表格,当三地原油平均价格达到一定水平时,相对应会有一个最高零售价。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按照这一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说法与之前的将调价权下放给三大油的说法有所不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