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质询权是人大代表最好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8:24  南方都市报

  ●尽“莞”谈

  时事的家长里短

  人大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一府两院,尤以监督政府为重。可是,昨天东莞时报有篇报道《政府应给人大代表更多资源》,说“市人大代表联络群众访谈室”的设立,各镇街群众纷纷慕名而来。然而,资源不足,解决得并不太顺利。

  其实“政府应给人大代表更多资源”这标题本身就有问题,像小孩子向大人要糖似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向政府要资源,就像母亲求没成年的儿子给她金钱和监护权一样。不过,在咱们这里,你懂的……市委是决策的,政府是执行的,人大是举手的。人大监督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并没有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

  市人大代表莫锡坤就说:“主要还是在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上。我们有问题要去找部门了解,配合度上并不理想。如果大环境能宽松到人大代表不需要通过选区的人大联络委,政府大门是打开的,很热情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就方便很多了。但是,现在这种氛围不是很理想。”

  这透露一个问题,人大代表要进政府的大门也不容易,监督更难。

  想想,也很好理解,在行政权力一支独大的当下,很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只惟直接上级马首是瞻,看重的是顶头上司的意见、脸色、指示。在他们眼里,人大虽是权力机关,毕竟隔得有点距离,县官不如现管的,只把他们当“橡皮图章”。至于人大代表的上门,“睬你都傻”,于是,面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有些官员能避就避,能拖就拖,能应付就应付。

  因此,对莫锡坤说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占到一半以上。”我认为这个数字有水分,目前的人大代表没有这个能量,能有一一答复已经不错了。

  而根源,在于人大自己,就像咱家爷爷,一天到晚提着个鸟笼子遛鸟,什么事都不管,虽然法律授予人大多项监督权力,但现实中,很多权力往往被束之高阁,典型的如质询权,极少在监督中被运用。要想给政府套上笼头不能只靠政府自己,期望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更是天真的想法,于是,沦落到监督政府也要政府给资源的地步,甚是可笑。

  求人不如求己,就事论事,要配合度并不难,根据规定,代表10人以上联名,就可以提出质询案,虽然每年只在开两会才可以运用,但只要代表敢抡起质询权,哪个政府部门不怕?质询权就是人大代表最好资源。

  “市人大代表联络群众访谈室”是个好东东,人大本身就有资源,没必要去看政府的脸色。说到底,还是人大常委会自己不重视,喜欢把直路走弯,散买卖不愿散交情。因此,新闻的标题应该改成“人大常委会应给人大代表更多资源”才对,呵呵。□壬海山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