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4岁黑龙江刑警毕晓楠被撞骨折仍坚持追逃 因公负伤次数多得自己也记不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9:05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郭毅 本报通讯员毕晓帆

  刺耳的刹车声,惊悚的尖叫声……7月13日下午5时许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加油站内上演了现代版警匪对峙的一幕。

  原来,为了抓捕正在车内等候加油的犯罪嫌疑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协查支队支队长毕晓楠一边喊着让群众快走,一边冲到了犯罪嫌疑人车前。犯罪嫌疑人见势不妙,突然启动吉普车原地疯狂地掉头,毕晓楠又一个箭步冲上去,准备拉开车门控制犯罪嫌疑人,不料犯罪嫌疑人使劲打方向盘仓皇逃窜,倒车镜重重地戳在毕晓楠身上……

  强忍剧痛继续追捕

  毕晓楠明白,交通工具在犯罪分子手里就是杀人工具。被撞后,他强忍住剧痛,重新调整警力围追堵截布控,严密封锁高速公路匝口、码头、路口。

  7月初,北京市发生系列盗窃汽车案件。7月12日,北京警方获取被盗途胜牌吉普车出现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这一重要线索后,立即派刑警赶到黑龙江开展工作。黑龙江省公安厅指派刑侦总队协查支队支队长毕晓楠率领追逃协查支队,前往依兰县部署指挥缉捕工作。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毕晓楠经医院急诊诊断:右侧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肺部严重挫伤。

  得知毕晓楠英勇负伤后,公安部刑侦局局长白少康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对毕晓楠表示亲切慰问,对英勇无畏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北京公安局刑侦总队派出慰问组专程赶到哈尔滨。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孙永波指示全省公安民警,认真学习毕晓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抓了670多名嫌疑人

  据了解,今年54岁的毕晓楠,从警38年来,直接组织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670余名,其中公安部A级通缉犯7名、公安部B级通缉犯10名、命案在逃人员110余名。在缉捕齐齐哈尔“4·28”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主犯王伟和哈尔滨“2009·5·5”特大袭警抢枪案犯罪嫌疑人王厚军等案件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缉捕震惊全国的沈阳“2003·1·18”特大爆炸抢劫运钞车案犯罪嫌疑人中,为防止打草惊蛇,毕晓楠冒着零下三十度严寒,带领缉捕组趟着半米深的大雪,徒步摸黑3公里进村,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李延波、李延滨。

  2010年2月23日,哈尔滨黎明监狱服刑罪犯孙星辰、陈聪聪侥幸脱逃。案发后,毕晓楠被抽调到专案组,既担当指挥员又充当侦查员。在全体参战民警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天时间便将罪犯孙星辰抓获。之后,他积极协调铁路、民航公安机关进行设卡堵截,成功抓获罪犯陈聪聪。

  自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追逃工作连续5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领导的高度评价。毕晓楠功不可没。

  从未因伤耽误工作

  多年来,毕晓楠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0次,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毕晓楠始终坚持在追逃第一线,每年有200多天在外地执行缉捕任务。由于工作艰苦和长期饮食不规律,他落下了胃病、痛风等疾病。去年在广州追捕一名犯罪嫌疑人时,他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右脚大脚趾骨裂。受伤后,他简单处置了伤口又继续追逃……

  多年来,因公受轻微伤次数,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毕晓楠心系追逃“追”到极致。2008年,他组织研发了“在逃人员单机版”比对软件;今年,他又创建了“全省在逃人员关系人信息库”,组织各地追逃专业人员利用关系人信息开展追逃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追逃工作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在“清网行动”中抓获在逃人员1116名,占抓逃总数的41.3%。

  英雄的品质就是勇敢。在很多民警眼中,貌不惊人的毕晓楠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