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或变相减轻自己的债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9:35  法制日报

  美国国债危机正引发一系列连环动荡,先被降级,后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混乱,世界还要担心美国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变相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

  乔新生

  8月6日上午,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成立以来,首次因为出现支付危机而被降低信用评级。7日,七国集团(G7)即决定8日举行由财长和央行行长参加的紧急电话会议,商讨由于美国国债被降级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混乱的应对措施。

  由于美国政府债务上限调整,美国政府很可能实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美元,必然会导致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主权基金望而却步,而那些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将会千方百计地减少自己的损失。可以这样说,尽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后盾,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流通货币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表面上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在于稳定各国的货币价格,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唯一作用就是要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无论是在冷战期间,还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霸权地位,很快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了一个金融服务大国,从一个实体经济国家变成一个虚拟经济国家,依靠发行美元在世界上称王称霸。这种独特的金融结构,从来没有因为美国国内经济出现问题而发生改变。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支持的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国可以变相地向世界各国征收通货膨胀税。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在扩大贸易出口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改变自己的贸易结构;在充分运用国际货币市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的同时,尽快改变自己的汇率政策。

  现在人们有一种担心,美国政府是否会破罐子破摔,通过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彻底摆脱对债权国家的依赖?这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政府可能会变相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但是不会公开宣布不再偿还外债。这不是因为美国政府有能力承受违约所带来的风险,而是因为美国可以继续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

  美国的市场经济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外部性。讨论美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问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是否缺乏创新能力?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是一个从来不缺少创新能力的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政府或能通过科技创新或者体制创新,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只不过美国当前的债权人必须因此而承受巨大的代价。

  当前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很难通过短期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加以解决。上个世纪出现的所谓互联网络革命,虽使美国经济昙花一现,但由于美国实行穷兵黩武的国家战略,不断地发动战争,从而使美国经济陷入泥潭。

  第二,美国是否会冒险发动战争,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回答同样是否定的。美国是一个现实主义国家,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境,美国国内极右翼势力鼓吹通过战争解决问题。但是,美国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发动的战争,已经让美国公众深切地意识到,战争可以暂时转移公众的视线,但却无法永久地解决美国国内的问题。美国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经济的泡沫化问题。由于实体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单纯的军事工业很难拉动内需,因此,美国的失业率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只有改变美国的产业结构,为世界各国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美国才能彻底摆脱自己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美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很可能挑起局部争端,从地区冲突中渔利。不过,美国不能也不愿意全面卷入战争。美国正在从一个开放型的国家变为一个保守型的国家,在美国国内正弥漫着一股保护主义的气息。如果美国不能从自己失败的国际战略中回过身来,从改善国内的经济着手,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那么美国就无法走出经济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给了美国难得的发展机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美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地位。虽然上个世纪的90年代美国通过改造关贸总协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对本国知识产品的保护力度,但是由于美国实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美国国内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美国苦心经营的赖以保护本国经济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已经无法继续推动本国的经济继续前进。美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试图改变国际贸易规则或者按照传统的错误思维定势,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