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人为本的健康福祉体系是如何建立的?(下)

  青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逐步形成了“依托社区平台,面向普通大众,融合传统中医,实现综合防控”的全新青羊健康管理模式,在上月底卫生部专家组进行考核评估时受到高度认可。青羊区的慢病综合防治具有怎样的人性化的民生操作细节?本报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采访。

  新手段:

  让每个居民实现就近“治未病”

  8月4日下午5点,王同明下班后直接来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在这里接受针灸和推拿治疗。王同明就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新城市广场一家策划公司上班,这样的治疗每周进行一次,“工作很忙,感觉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他已连续治疗了一个多月,“状态明显好多了。”像王同明这样的人很多,让“治未病”中心每天应接不暇,帮助居民“未病先治”,正是青羊区慢病综合防控的一项创新手段。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青羊区作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针灸学院合作,逐步打造了一个“治未病”中心,9个分中心以及19个工作室,构建了区域“治未病”三级服务网络,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使辖区内居民在就近的地方,就能享受到专业的中医药保健服务,而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则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王同明告诉记者,他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医生还会对他们进行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膳食调养和运动调适指导,“在这里接收的每一个信息,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居民健康的保护意识有多么强烈。”

  新方法:

  发动全民参与的“12个1”健康行动

  中医“治未病”,只是青羊区设计的让群众触手可及、简便易行的健康活动之一。青羊区卫生局负责人表示,“对于慢病综合防控,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走‘群众路线’,采取一切可行措施,让居民主动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这就是该区探索的共建共享新机制。

  方言喜剧明星叮当是颇受成都百姓喜欢的演员,另一种身份是青羊区的健康生活大使。他常会在演出或生活中将健康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和身边的每个人,像他这样的健康生活大使,如今遍布辖区的各个社区,除了有演员,还有运动员、教师以及街道干部、普通群众等,共有600名,另外还有6000余名家庭健康管理员。培养健康生活大使是青羊区在慢病综合防控中创造性开展的“12个1”工程中的一个。除此之外,该区还打造了14条健康知识一条街、修建了14条健身步道、自主开发健康生活工具、编写健康知识顺口溜读本等等。在青羊区的社区中,健康的理念已经无处不在。老百姓健康素养的提高,使居民慢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新期望:青羊要在中西部乃至全国起典型示范作用

  健康是幸福,同时是生产力,青羊区委、区政府将慢病综合防治这项民生工作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5月,记者参加该区组织的健步走活动时发现,这项经常开展的活动已经吸引了该区以外的居民参与,这意味着以防控慢病、倡导健康生活的活动已经在更广的区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该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更让“青羊模式”具有了广阔的覆盖面。

  在调查中,记者获得一组数据:2011年青羊区慢病管理人数比2006年提高了近176%,青羊区健康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全区慢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事实证明,青羊区对慢病综合防控的成功探索,为健康管理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它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更有保障,让社会更和谐,让人民更幸福。

  在上月底卫生部专家组对青羊区进行慢病综合防控进行现场考评时,专家组认为,青羊区在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过程中,建立了有地方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达到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标准。专家组将向卫生部提交书面报告,推荐青羊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希望该区坚持不懈,继续全力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在全省、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高翔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