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锻就绿色GDP

  7月15日—18日,由中国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协办的全国第一届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交流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在贵阳市举行。双流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代表和全国1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地区作经验交流发言。

  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上,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来到双流展区,看到双流生态建设成果,李干杰副部长称赞双流生态文明建设堪称“西部典范”。他特别指出,双流建立健全了领导推进、市场投入、市场运营、公众参与的四大机制,形成了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双流模式正日趋成熟。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在点评双流县经验时指出,近年来,双流县结合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探索,在环境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特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生态建设工作有声有色,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初步形成了能有效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双流发展模式,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了解到,自2007年双流县委、县政府提出“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力争2—3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以来,双流始终把建设国家生态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高水平规划,高水准投入,高标准打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全力实施环保工程、生态示范工程和全民环境友好行动。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双流县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一个“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的田园城市,一个以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怡居新城、时尚新城为内涵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造福双流人民。

  发展三大生态产业 转变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是生态县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为要、生态为先’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表示。双流县惟有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大力发展生态型的三大产业,才能有效强化生态县经济支撑。

  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生态县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培育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县、“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主要支撑,主动融入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生态工业。以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大力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成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目前,双流县已成为国内技术路线最齐、研发平台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2009—2010年连续2年排名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榜首,双流已成为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双流县依托空港优势、区位条件和生态资源,主动融入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临空总部经济、临空会展等现代服务“八大临空产业”,建设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临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服务、村级公共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三大市场经营主体”,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等“五大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合一”,加快建设以集体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成都近郊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九大环保工程 打造怡居双流

  “污水不下河、垃圾不落地、扬尘不上天、噪声不扰民,是双流家喻户晓的‘土’标准。”双流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先毅如是说。在国家生态县创建过程中,双流始终坚持把控制污染物排放作为落实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强力实施八大环保工程,确保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双流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全力实施环保工程,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县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7年以来,双流县投入35.1亿元资金,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综合治理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实现了污染防治10个“全覆盖”。

  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实施河道环境治理工程,实现河道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实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零排放”全覆盖,实施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实现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全覆盖,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工程,实现重点区域清洁能源使用全覆盖,突出噪声污染治理,实现东升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全覆盖,突出服务行业废水治理工程,实现了医院、农家乐、汽修厂和洗车场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三个”全覆盖,突出环保能力建设工程,实现了重点源在线监控全覆盖,投入125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个环境监察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县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的全覆盖。

  笔者了解到,通过几年的努力,双流县域内生态环境有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内河流水质持续改善,2条主要河流水质从2006年的 劣五类 (劣Ⅴ类)提升为 三类 (Ⅲ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6年的295天提高到2010年的329天,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始终保持良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8%。

  新起点向生态文明县迈进

  7月11日,对于双流环保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当天,双流县委召开十一届常委会第152次会议,专门听取了该县环保局党组关于3年创建工作汇报和关于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的请示汇报,并决定同意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工作,这对双流环保来说是一次跨越发展的巨大契机。

  会议认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双流县为国家生态县,这是双流县按照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双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取得的高度评价,为双流产业新城、文化新城、宜居新城、时尚新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力提升了双流城市价值、城市品牌,值得充分肯定和热烈庆贺。

  会议决定:统一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工作,并由该县环保局牵头,切实做好全国生态建设试点县规划编制工作。

  展望未来,县委书记高志坚表示,全县上下将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县建设成果,做到“既要有一流的经济,也要有一流的环境和文明,一流的品牌和形象,坚持环保与发展并进。”努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魅力空港、生态名城,把双流县打造成中西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并向国家生态文明县的更高目标大步迈进。

  机制篇

  生态建设

  创建“西部典范”

  双流没有生态环境的先天优势,没有天然禀赋的地理条件,其生态县创建的经验何以成为“西部典范”?

  笔者了解到,这主要归功于双流县健全四大机制,形成了生态县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健全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35个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指挥部和8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组,为生态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多元的市场投入机制。建立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入,强力推进生态县建设。

  三是规范的市场运营机制。开创了四川省污水处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的先河。

  四是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荣誉榜

  近年来,双流县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四川省生态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等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成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

  2011年7月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第54号公告,正式授予双流县“国家生态县”荣誉称号。

  陈方耀/文双流环保局供图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