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化改革:成都锁定三大重点

  下一步成都将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三个重点,力争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方面取得新进展

  成都8年城乡一体化实践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但成都还需要继续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这是成都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使命。

  6月10日,在上海浦东召开的2011年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体现,肩负着历史使命,必须在改革上取得突破、创造经验,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改革能否取得突破;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则关键要看改革试验区;而改革试验任务艰巨复杂,关键要取得体制机制上的突破。

  对成都来说,这里“体制机制的突破”,就是要继续深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

  成都经验源于共创共享体制机制

  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涵,是自始至终的主旋律。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绍充认为,成都8年统筹城乡改革中形成的具有推广价值的那些经验,都来自这样一套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成都从“三个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开始阶段起步,走上以“六个一体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全面推进阶段,又进入了以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核心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推进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和管理民主化改革,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汇合成一部共创共享的交响曲:

  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和基础,初步呈现出的新型城乡形态,勾勒出的是共创共享的美好蓝图;

  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核心的“六个一体化”,实现了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为共创共享构建了体制机制的坚实保障;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共创共享找到充分涌流的活水源泉。

  这场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建立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引导和规范广大城乡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和无尽的创造力,在现代制度的河床中自由奔流。

  继续深化这样一套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生长出更多更美的经验花果。

  三大改革重点深化共创共享机制

  进一步深化共创共享机制从何入手?

  陈绍充介绍,下一步成都将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三个重点,力争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方面取得新进展。

  深化市场体制改革,重点包括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房屋权属,鼓励农民建立长久不变的产权关系,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财产权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房屋登记制度等。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人民创造财富的强大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稳固基础,也是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次工作会议上,彭森肯定了试验区从实际出发,在土地、金融等重要领域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符合改革发展方向,与中央精神是一致的。

  而在陈绍充看来,在统筹城乡实践中,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入实施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他表示,抓好四大基础工程,就真正找到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共创共享攻破二元体制最后的壁垒。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也许是最能体现共创共享的事业——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每个人又都是成果分享者。

  在此次工作会议上,彭森称成都等地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组织培育建设、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社会工作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动形成“共治共建”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积累了有益经验。

  但成都显然不满足于此,而是找到了深化共创共享机制的巨大空间。今年1月,成都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意见》,随即提出全面具体的实施纲要,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逐步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我治理,规范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体制,大幅度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水平。具体目标包括: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

  这五大体系机制的健全,意味着成都城乡群众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将日益完善而丰满。

  深化共创共享机制是人民的意志

  在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实践中,共创共享机制的深化也没有止境。

  对作为试验区的成都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光荣任务,也是全体人民托付的崇高使命,同时还是成都人民主动承担、主动选择的历史责任。

  2011年4月2日,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这是1000多万成都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形式。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战略,成为全体成都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不仅证明,8年来的成都实践得到了成都全体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而且还表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必将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在未来的历史时期,引领成都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迎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美好前景。

  这份《决议》要求:“十二五”是我市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最终目标的关键时期。实施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坚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总体战略不动摇,坚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宝贵经验不动摇,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不动摇,把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贯穿于“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抓住和用好新一轮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我们期待各试验区坚持率先改革、大胆试验,在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上取得新的进展。”这是彭森代表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殷切希望。

  “成都实践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效也是显著的。”陈绍充认为,这次工作会议鼓励成都在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道路上,深化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继续大胆往前走。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付克友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