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7月CPI:↑ 6.5%攀上37个月最高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15:28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今天消息

  羊城晚报讯记者马汉青报道:9日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CPI数据,与去年同比上涨达到6.5%,并未出现此前普遍预计的“拐点”,再次创下2008年7月以来3年多的新高。

  7月份构成CPI统计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部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仍是CPI创新高最主要的“推手”,且猪肉价格上涨影响仍然很大。

  据统计,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当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5.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上涨较多的类别还有居住类(5.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3.6%);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等上涨了2%左右;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不足1%。

  与上月相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据测算,在7月份6.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另据发布,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5%。

  6月份我国CPI近年来首次“破6”,达到了6.4%,此前各方预计7月份CPI可能出现“拐点”,但从数据对比看,7月份CPI环比上涨超过了6月份的环比上涨0.3%,而在新涨价因素中,7月份的3.2个百分点也超过了6月份的2.7个百分点。

  为何未现“拐点”?9日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董小麟分析,一方面,由于今年以来国内自然灾害较多,不利于农产品、食品等价格回落,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融资、人力等各方面成本上涨,目前通胀更多表现在成本推进上,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目前CPI回落缓慢。

  董小麟认为,预计CPI会在6%左右趋于稳定,未来再大幅冲高可能性不大。治理通胀有个过程,不能靠下猛药“急刹车”、“硬着陆”,再加上近期欧美经济外围因素影响,预计近期宏观调控不会放松,但也不会大幅收紧。随着调控逐步见效,CPI也将逐步回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