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加工贸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16:17  红网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是县域经济扩大开放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津市全面推进扩大开放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省外产业转移项目32个,亿元项目9个,到位外资3463万美元,到位省外内资20.5亿元,与世界500强益海嘉里、中国500强恒天重工等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发展加工贸易,11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245万美元,完成加工贸易963万美元,被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出口与加工贸易先进单位,湖南鸿鹰祥生物公司被省商务厅认定为“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一、强化一个认识,提升战略目标

  

  牢固树立和切实强化狠抓转移承接、发展加工贸易就是抓好开放型县域经济的战略意识。

  进一步正视发展差距。引进产业转移项目总量不大,加工贸易规模偏小,产业转移承接与发展加工贸易结合不够,转移引进企业多有发展加工贸易的意向,但少有加工贸易的业绩。

  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加工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湖南省、常德市鼓励产业承接和加工贸易政策的实施,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进一步提升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力争每年承接制造业大项目20个以上,引进省外资金5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争创“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重点县市”;对外贸易每年力争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每年新增加工贸易企业3家以上。

  二、把握两个抓手,提速产业发展

  

  一方面,产业转移要实现新突破。坚持产业招商,集中承接汽车配件、盐化工、纺织、食品等具备比较优势的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主动承接电子原器件、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引进机电、生物发酵、盐化等高新技术加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要实现新突破。按照“四个一批”:即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由内贸到外贸转变一批、调整方式转换一批、把业绩留在本市体现一批的要求,加快壮大加工贸易企业队伍。重点对转移来的企业、已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但业绩未体现在当地的企业、以前做过加工贸易现在不做的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及时跟进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欧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展会,鼓励企业参加美国、阿联酋、南非等国家组织的重大国际性展会,开拓中东、非洲、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品牌”评选,逐步建设一批有国际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

  三、夯实三大平台,提高承载能力

  

  一是做强园区平台。按照“一区六园”模式,狠抓产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或特色基地园区。加大投入力度,将北京农银公司融资5亿元中的4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园区建设。再融资2亿元,征地200亩,新建20万平米标准化工业厂房,高标准建好产业承接平台。

  二是做活招商平台。招商范围再扩大,进一步巩固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发展闽三角,关注北京地区,对接长株潭、武汉经济圈。招商思路再转变,从单纯推介宣传优惠政策向推介优势资源和投资前景转变;从传统全面开花式招商向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转变;从政府与企业各自为政招商向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政企联动模式转变。招商举措再强化,突出高位招商,党政主要领导责无旁贷,挂帅上阵,突出部门招商,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突出以商招商,争取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突出主题招商,积极参加“泛珠”洽谈会、中博会、湘商大会,积极开展“百日集中招商”。

  三是做实服务平台。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运行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产业转移及加工贸易具体问题。深化“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实行一企一档案、一周一对接,建立跟踪服务台账。特别是服务项目建设,对未开工或进度慢的项目,实行对口服务单位驻点服务,项目不完工,人员不撤退,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系中共津市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

稿源:红网 作者:尹正锡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3)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