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蛟龙号"深海基地:今日荒海岸年内筑"龙巢"

  

探访"蛟龙号"深海基地:今日荒海岸年内筑"龙巢"

  

探访"蛟龙号"深海基地:今日荒海岸年内筑"龙巢"

  自7月21日以来,寄托着国人希望的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多次成功完成下潜实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5188米 ,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之后,掌握5000米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闹海 ,人们将更多的视线投向了深海 。进入21世纪,深海淘金,已成为世界强国的共同选择。中国也不例外,我国近年来在推进深海事业上不遗余力,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即墨鳌山卫建设的国家深海基地,这个基地,今后将成为包括“蛟龙号”在内的潜水器母港和栖息地。那么,即将成为“蛟龙号”栖息地的鳌山卫如今是什么样子?我国第一个深海基地落户青岛,选址即墨鳌山卫,其间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本报记者近日特意进行了一番采访、调查。

  柴岛为屏,不惧台风

  据记者了解,国家深海基地的具体地点是即墨市鳌山卫镇鳌山头。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即将开建的国家深海基地,能给渔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8月7日下午,本报记者冒雨进行了实地探访 。

  沿滨海公路走出30多公里,从鳌山卫镇政府附近的一条狭窄的山路往海边走,一直可以通往柴岛村。“走到没有路的地方就到了,靠海最近的那个村子。”附近村民向记者指路说。山路有些坑洼不平,但过往车辆并不算少。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青山,一边是波涛起伏的大海,沿途的景色让人感觉如同进了崂山深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柴岛村是一个自然村的名称,行政规划上属于向阳村,村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鳌山港了。

  鳌山港半开着门,可能是周末的缘故,院内车辆稀少。事实上,这个港口的使用率一直很低。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鳌山港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国家深海基地项目管理中心有意将此港租下,附近的海港管理楼可能会作为临时办公所在地使用。从港口出来走出几百米远,可以看到路两旁立着“渔家宴”的招牌。虽然是周末,但这里生意似乎并不算好。站在山坡上眺望,不远处就是一座小岛,当地人称作柴岛。“我们村里不怕台风,再大的风到了这里也要减速,柴岛给挡住了。”当地村民说,柴岛村也是因为靠近柴岛而得名。

  根据发改委近期批复的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海基地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鳌山卫镇政府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深海基地主要征地范围就是向阳村所属的几个自然村,以柴岛村为主,但截至目前,具体的征地方案尚未出台。由于征地面积较大,柴岛村和鳌山港应该都会纳入到征地范围当中。但在柴岛村和鳌山港,记者看不到任何国家深海基地的印记,甚至找不到一块写有深海基地内容的牌子。

  村民以为是“搞航母”

  “征地的事前两年就听说了,建深海基地,但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现在和前两年没什么两样。”柴岛村民苗先生说,柴岛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世代靠渔业和种植为主。虽然守着好山好水,但渔业养殖并不算发达 ,村里的经济实力也很一般。他告诉记者,国家选址这里建深海基地,村民们虽然不知道深海基地具体是干什么用的,但都知道这是个大项目,大家也都很拥护。

  记者采访了七八位村民,问及深海基地,绝大多数村民都知晓此事。几位村民称,村里和镇上只说建深海基地,但这个基地怎么建、干什么用都没说过,大家也搞不明白。“我们不少村民都以为是搞航母呢,但一想肯定不对啊,航母多大啊,咱这点地方肯定不行。”一位村民说。当记者告诉几位村民前两天看电视上播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后也会安家国家深海基地时,这几位村民一下子有了热情:“‘蛟龙号’没见过,如果在这里生产,以后就能见到了啊,说不定咱也能上电视呢!”

  当地村民还介绍说,柴岛风景秀丽,交通也比较便利,近几年前来柴岛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不少市民都举家出动来游玩。在游客眼里,柴岛就是一块世外桃源,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原始生态保存较好,尤其是岩石、海滩都很有特色。

  鳌山卫镇政府宣传办公室的贾主任告诉记者,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鳌山卫,这是鳌山卫的一件大事,镇里会全力配合国家深海基地的建设。目前,国家深海基地的建设尚未启动,村民的征地补偿工作也没有进展。“因为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已经出来,现在已经有了大致范围,但征地具体涉及多少户、哪些户,现在还都不清楚。”贾主任说。

  记者另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获悉,今年6月份,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码头工程设计已进行公开招标,码头工程投资2.12亿元,建设2泊位6000吨级科考船码头及接岸段引堤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引堤长400米,宽17米。码头长280米,宽50米,建成后可具备停靠10艘千吨级大洋科考船靠泊能力。

  ■钩沉 建深海基地,沙子口南姜码头曾呼声最高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曾任青岛市科技局局长,是国家深海基地项目落户青岛的全程参与者,近日,李乃胜向记者详细披露了这一段往事。

  “发起在无锡,目标是上海,落户在青岛。”这是李乃胜对当时深海基地选址的概括。无锡是“蛟龙号”的诞生地,而上海是国家重要的海洋基地,尤其是基地考察优势突出,为什么深海基地最后改到了青岛鳌山卫呢?被机遇垂青,要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后盾。据了解,我国第一个深海基地落户青岛,选址即墨鳌山卫,其间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

  上海被青岛比下去了

  数千米的深潜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神秘的地方。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法 、俄、日等国先后开始建造载人潜水器,探索深潜奥秘。在我国,2002年科技部的863计划作为重大专项也正式启动,造深潜器并建设一个全方位开放、多学科综合利用的深海基地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而对于建设深海基地一事,李乃胜总结说:“发起在无锡,目标是上海,落户在青岛。”

  建设深海基地之所以发起在无锡,是因为7000米载人基地由无锡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牵头,但因无锡位置稍偏,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当时的海洋局领导考虑想放在上海。”李乃胜说,上海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基地之一,拥有包括造船、航运、水产、海上油气、海洋药业、海洋仪器等多种海洋产业,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也比较多。建设深海基地,上海被认为是众望所归。

  相比上海,青岛自然条件非常优越。首先,青岛总体上是花岗岩为主的岩石基的海岸,非常有利于建设港口,而上海周围原则上是一些潮平泥沙沉积,要新建港口很困难;另外,上海整个长江口是一片浑水,这样的自然环境远远不如青岛,每年的台风在山东半岛正面登陆很少,即便台风正面登陆,风力也会很弱,不会形成灾害。

  李乃胜最早获悉国家筹建深海基地的消息,是在2004年2月份。当时,中国大洋协会的一名专家正好来青岛,目的是到潜艇学院选拔潜航员,而潜航员正是为载人潜水器服务的。“我跟他明确地表态,这(深海基地)应该建在青岛,青岛市政府会非常积极,当时还说青岛正在建海洋科学中心和海洋科学城,如果这个基地不建在青岛,青岛的海洋科技国家队的名字便值得怀疑。”李乃胜回忆说,这位专家表示回去后会和领导做个汇报,让领导知道青岛市的态度。

  这位专家汇报后,领导态度也很开明,提出你们去考察,看看哪儿更合适。当年3月初,中国大洋协会专家为主的考察组开始对上海和青岛分别进行考察。青岛市政府对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的热情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2004年8月,国家海洋局的文件传到青岛,明确表示国家海洋局原则上把基地建在青岛,并正式上报国务院。

  曾考虑过小麦岛红岛

  “这与市政府敏锐的把握分不开,青岛自然条件、科技优势等,都让青岛胜出。”李乃胜说,青岛总体上是花岗岩为主的岩石基海岸,非常有利于港口建设,海洋领域国字号的大院大所也大都集中在青岛,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一大批国字号的海洋科研院所均设在青岛,海洋科技实力突出,深潜潜水器有科研需求,考虑到将来特别是用户群体是以青岛为主,国家海洋局对青岛也就高看一眼。

  虽然落户青岛,但具体选址哪里,却一直没有定下来。李乃胜回忆说,当时一共有小麦岛、红岛、沙子口南姜码头和鳌山卫等4个地方作为备选。后来备选集中在后两个地方,因为有码头基础,沙子口南姜码头曾经一度呼声最高。“我个人是比较看好鳌山卫。”李乃胜说,第一,鳌山卫是一个基岩海岸,天然适合建港;第二,外面有一个柴岛,天然避风,还有一个避风坝;第三,就是水深条件,现在港里面已有17米水深,一出柴岛外面就到20米水深的主航道,稍微在底下挖一点,就可以通到20米的主航道,所以自然条件特别优越。

  另外,最重要的是,鳌山卫和当时整个中国海洋科技规划融合在一起。2002年,科技部202号文明确地表示,支持青岛建海洋科技城,海洋科技城要有一个核心,当时的规划想的就是鳌山半岛。此外,国家海洋局当时也提出建深潜科技城,目标就是北京的航天城模式,地方就是鳌山半岛。而在蓝色硅谷的概念里,鳌山半岛是蓝色硅谷的核心,“若干部委对鳌山半岛都有战略性的思考,因此基地必须建在那里,因为与大的政府思路是融合的,就是大盘子里面的一颗明珠”。值得一提的是,鳌山卫有港口基础优势和交通优势。

  深海基地有望年内开建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一个小楼,是国家深海基地筹备组的临时办公所在地。据介绍,2009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国家深海基地筹备组,专门负责深海基地的建设工作。

  今年5月14日,在青岛召开的国家深海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国家深海基地目前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 ,计划今年启动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并力争年内动工建设。

  对于“蛟龙号”与深海基地的联系,李乃胜打比方说,“就跟汽车一样,这个车造出来后,能不能跑?‘蛟龙号’将来要干什么?用户在哪里?那就要看青岛的深海基地,实际上是看青岛的科学家怎么用”。

  “建设深海基地,是青岛海洋科技走向深潜的标志。”在李乃胜看来,这将进一步确立海洋科技国家队的地位,“当时说如果基地建在上海,将来海洋科技活动的重心会慢慢移到上海,总说海洋科技国家队在青岛,那样的话我们自己说出来都会不自信了”。

  李乃胜说,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蛟龙号 ”获取的海底图像、样品等珍贵科研资料,都会成为吸引科学家的重要砝码,国内外一些顶端科学家出于科研的需要,会投奔而来施展抱负。值得一提的是,深海基地的落户,还能够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深潜是高新技术的集成,特别是深潜器,密封、抗压、水下通讯、水下定位等,这些技术将带来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和发展。B66、B67版文/图记者 陈浩杰(署名除外)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