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彩色报纸背后的黑白生活

  

彩色报纸背后的黑白生活

  送报这条路,我走了9年

  泰山路发行站投递班长刘淑庆

  个人小档案:刘淑庆,平度人,2002年7月进入《半岛都市报》泰山发行站工作,次年1月担任泰山发行站投递班长一职。此后整整9个年头,每天凌晨4时,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刚从印刷厂运抵发行站的《半岛都市报》前。

  “铃铃铃……”每天凌晨3点半,我床头的闹钟都会准时把我叫醒。我没有赖床的习惯,闹钟一响我就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就骑着摩托车去泰山路发行站上班。这时,当日的6000多份报纸已经分批送到。放下车子,往往来不及喝口水,我就和其他发行员开始将不同叠类分开印刷的报纸组合成完整的一份份成报。凌晨4点半,我将300多份组合好的报纸搬上摩托车,挨家挨户地向报箱中投递。清晨7时,当订报的读者陆续起床下楼取报时,我有了点空,可以简单地吃个早饭了。

  接下来的这一天,我会用上午的时间四处转悠,联系订报、订水或者订分类广告的客户;下午,就骑着摩托车拜访客户,上门收余款或者送发票……9年来,天天如此。

  鼓劲 一定要干好!

  2002年7月,我进入泰山路发行站时,我的女儿刚满10个月。可我知道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且《半岛都市报》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很好,咱得好好干,不能给报纸丢脸。所以,9年来,再苦再累,我也没抱怨过一声。

  我记得刚到发行站报到的第二天,中午快要下班时,站长随口说了一句:“读者的报箱有脏的,你们帮忙擦擦。”我听了后,暗暗记在心里。当天中午骑着自行车回家喂饱女儿,哄她睡着后,我就带上抹布,骑着自行车,一家家地去擦订报读者的报箱。就这样,酷暑的7月,顶着中午的大日头,我摸索着还不熟悉的路,骑着自行车擦了200多个报箱。

  来到发行站后,原投递班长先带着我送了两天的报纸,并告诉我每名发行员除了送报,还有订报、订水、订广告的任务。我一听就犯起了愁。站长知道后对我说:“你一人去擦了200多报箱。就凭你这肯吃苦的实诚劲,这月你如果没完成任务,我给你补齐!”站长的这番话,就像一针强心剂,带给了我信心。我就觉得,自己如果不把工作干好,太愧对站长的信任了。

  幸福,与财富无关

  因为无法照顾女儿,我不得不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送到平度老家托父母照看。后来孩子要上小学时,我又将她接回身边来。

  女儿8岁时,有一天我送完报匆匆赶回家想给她做早饭时,却发现女儿把饭做好了,已经上学去了。从此,女儿就开始给我做早饭,自己上学,放假时还陪我一起送报。有一次在送报的路上,女儿说:“妈妈,你把我送到老家的那几年,我心里挺怨你的,觉得你不管我。可是现在知道了你这么辛苦,我才明白是我误会你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女儿一番话,让整年风里来雨里去却从不叫苦的我顿时泪如雨下,但心里觉得非常幸福。

  我深爱着我的“巨人”孩子

  印刷车间主任 王新刚

  个人小档案:王新刚,淄博小伙,毕业于上海印刷专科学校。2000年1月来到半岛都市报社印刷厂工作。历任印刷工人、机组机长、印刷车间副主任、印刷车间主任等职。

  从22岁到31岁,从实习印刷工到印刷车间的车间主任,在与《半岛都市报》为伴的近12年时光中,我已经习惯了每天在这座城市入睡后上班、在这座城市醒来之后下班的工作状态。在别人看来,这绝对是份“不走寻常路”的工作,但我仍为之而着迷。因为在《半岛都市报》这个完全靠实力说话的平等舞台上,我这个普通的外地小伙子,每一滴汗水,都得到了收获。

  夜里12点,我开始上班

  午夜12点,是夜深人静的时刻,也是我换上深蓝色工作服,开始上班的时候。等机器开起来后,我要不断地从印刷机器上来回取报纸抽样检查,仔细审查样品的色彩是否饱满,字迹是否清楚,有没有出现样板叠加印刷等废报现象。同时再依据检查结果,来回调试机器的传动、油墨等问题。印刷结束后,还得对机器进行保养、调试,一般得到早晨七八点钟才下班,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非常人所及。就这样,在整座城市寂静地沉睡之时,我开始上班;而到了这座城市刚开始它繁忙喧嚣的一天之时,我下班回家。十余年间,日日如此。

  我的巨人“孩子”

  2002年,我由一名普通印刷工当上了一组设备机组的机长。概括当机长这几年的工作,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就是自己收养了一个“巨人机器孩子”。怕“他”不舒服,怕亏待了“他”……那段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动脑子琢磨这个机器孩子,每天都围着印刷机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调试,一点色差一点色差地调整。那是报社头一次进口德国的机器,作为机组负责人之一,我还专程被报社送到了德国进行培训。回来后,我更是把全部时间都用来保养和调试设备上,直到对每一个零件都熟稔于心。现在,看着这庞大的机器,每天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整齐划一的报纸时,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高兴。

  想当年那个二十出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伙子,不仅有了一份深爱着的工作,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两岁大可爱宝宝的老爸,我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但随着12年来报纸版数在一点点地叠加,不同的责任一层层地覆盖在我身上,已经31岁的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一边是业务学习,一边是孩子培养,古人常说的三十而立,对我来说,更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开始。

  本版撰文/记者 王晓美子

  图/本报记者 孟达

  半岛·品牌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9年、2010年,《半岛都市报》连续两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0年品牌价值达到13.56亿元。

  总印量全国第三

  投资3亿多元建成的半岛都市报社印刷厂,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印力印能最大的专业印刷厂,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总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小螺号”在线配送

  经过精心运作,半岛都市报发行公司倾力打造的“小螺号”物流配送品牌已发展成为涵盖“崂翠”矿泉水销售与配送、鲜牛奶征订与配送、家庭日用品销售配送、地方特产配送及节假日礼品配送等的现代物流配送平台。2010年,“小螺号”在线配送网站成功上线运行,配送产品种类涵盖九大类100多个品种,使岛城老百姓真正能够做到足不出户,轻松购物,享受以不高于超市的价格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

  同时,“小螺号”配送还开展了快递配送业务,为开展同城速递业务奠定了基础。公司计划在数年内将“小螺号”配送建设成为青岛和山东半岛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知名的全产业链网络终端配送体系。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