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甘情愿 让青春在幕后绽放

  

心甘情愿

  “三件宝贝”,伴我深夜伏案11载

  校对组组长兼导向审读员宋总业

  个人档案:宋总业,2000年10月份进入半岛都市报校对组工作至今,为把好报纸出版前最重要的一道关而孜孜不倦。红水笔、现代汉语词典、台灯,是校对组每个工作人员的“三件宝贝”,这“三件宝贝”成为了一份严肃报纸最坚固的基石。

  从逐句阅读到逐字阅读

  刚跨入新千年,我就来到了半岛都市报工作,当时正值报社成立一周年。走进报社潍县路的那个破旧小楼 ,我多少感到不可思议:狭窄阴暗的楼梯仅容两人通过,里面迷宫似的布置很容易让人晕头转向。小楼就是一个都市报的总部,这多少让我这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半岛充满了好奇和惊叹,这份报纸有着怎样倔强的性格?这里的员工是否个个都很能吃苦?

  校对的工作与平日看书完全不同,如果说我们平时看书是逐句阅读,那么校对就需要逐字阅读,这个习惯对年轻人来说可不好改,一方面要静下心来克服浮躁心态,另外还要有充足的经验。所以刚开始,我校对的速度只能用蜗牛爬来形容,而且第一个月就扣掉了300元钱,纠错不合格呗!

  好在我很喜欢文字类工作,而且平时也会查阅文化类典籍,工作几个月后,大脑里就形成了足够的纠错机制,现在凭借惯性思维,我也能很快发现一篇文章中的细节错误了。红水笔、台灯、现代汉语词典是校对的“三件宝贝”,就拿现代汉语词典来说吧,11年时间我已经翻坏了三本,第四本也快接近“报废下岗”了。

  7页纸论一字之差

  难道是“职业病”的原因?我现在走在路上会看广告牌上的错字,回到家看电视字幕里的错别字,搞得朋友都笑话我说是“校对机”。对此,我一笑了之,谁让咱就从事这工作呢?都养成习惯了。

  校对的工作枯燥乏味,并且相比奋战在最前沿的记者和编辑,校对的岗位似乎过于默默无闻。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校对是报纸出版前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它关系着报纸出版的质量和水准。

  汉字用途灵活多变,这也对报纸用字、用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记得当时报社刚成立考核部,我和考核部就“棰”和“锤”的用法产生了迥异观点,当时凭着一股劲儿,为证明这两个字的用法我查辞源、辞海等各种字词典,写了整整七页纸的“小论文”,然后拿到考核部去与同事争辩,最后完胜而归。工作的11年里,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争到面红耳赤,最终或输或赢,但心里依然感到无比充实,我们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读者的信任。

  现在,半岛的多数校对都是晚上7点上班,凌晨两点下班,好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适应了“伦敦时间”,而且能乐观地面对这份工作,大家都开玩笑说:“这下出国旅游就不用倒时差了”。

  大学生“扫街”,菜鸟出更扫来经验

  广告有限公司汽车事业部 王大伟

  个人小档案:王大伟,2004年3月份入职青岛半岛都市报业广告有限公司,目前任广告处汽车事业部主任,负责《半岛都市报》经销商广告业务。

  师傅带我去“扫街”

  2004年3月份,第一天去报到的我走进湖北路广告处(现为“青岛半岛都市报业广告有限公司”)的那栋小别墅。一个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毛头小子咋知道如何拉广告?好在广告处有着“传、帮、带”的优秀传统,老员工带着我去“扫街”谈业务,让我空落落的心里立马找到了着陆点。

  我们说的“扫街”,就是去路边店挨个问人家是否做广告。当时师傅带我去的是台东万达,抽出名片我就得做自我介绍,人家认识我是谁?几乎每进一家门都碰一鼻子灰,别人眼中的大学骄子瞬间就成了没人“点你”的小喽啰,那一腔热情是相当受挫折,每天回到家里都累到膀子疼。

  广告业务员是个需要放下自尊的行业,回想起那段“扫街”的经历,我内心很感激,感激那段经历带给我“累并快乐着”的充实;感激它打掉我的浮躁,培养我脚踏实地的性格。

  让人兴奋的清冽空气

  两年时间,一个广告业务员就可以从“菜鸟”变为“老人”,我在报社工作了7年,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

  有一年春节前夕,我和部门主任去北京拜访一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的广告集团。那个冬天非常冷,这些公司分布在二环、三环甚至五环等不同的地方,距离相隔甚远。由于出差经费有限,我俩选择了坐公交车和地铁去拜访人家,先去二环,再去四环和五环,最后又回到二环,一天最多跑四五家。辛苦吗?公交车窗户上能结满冰花,极其寒冷。开心吗?认识了那么多朋友,学到了最前沿的理念,收获让人开心和感动,至今,记忆犹新。

  “临危受命”接汽车广告业务

  2009年,我被调入广告有限公司汽车事业部,正式负责青岛当地经销商的广告业务。经过2008年萧条的中国车市,汽车广告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不尽如人意,我当时就想到了一个词儿:“临危受命”,压力顿时充斥到我的身体里。如何迅速恢复汽车这个行业支柱?我寻找的突破点就是以活动来带动广告投放。那段时间,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好在经过三四个月的调整之后,汽车广告的市场份额迅速被拉升,占有率也增加了十几个百分点,一种成就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关于未来,广告从业人员已经从过去简单的谈业务开始向全能型人才转变,我们要把自己打造成全能的广告经理人。

  本版撰文/记者 贺鑫一

  图/本报见习记者 王猛

  半岛·数字

  2800余人

  半岛都市报社成立于1999年,下辖三报一刊一网(半岛都市报、城市信报、潍坊晚报、半岛新生活·魅丽杂志、半岛网),报社拥有员工2800余人。

  115万份

  《半岛都市报》目前已成为青岛市和山东半岛地区信息量最大、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报纸。2010年报纸日均发行量为112万份,最高达115万份,报纸日均4开80版,全彩版印刷。

  8.6亿元

  半岛都市报社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报纸为主业,由广告信息、印刷发行、文化产业、旅游餐饮、物流配送等多种产业组成的多业态综合性传媒公司,旗下拥有发行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网络公司、传媒商贸公司、半岛置业有限公司、半岛国际旅行社等系列子公司。2010年经营总收入8.6亿元。

  70个发行站

  目前,《半岛都市报》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行网络,70个发行站遍布青岛市区、郊区中心城市以及山东半岛地区,实现了对青岛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高密度覆盖。宗合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