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60名贫困生上大学 领到政府助学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1:35  重庆晚报

  昨日上午,渝中区举行“金秋助学”———2011年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资助大会,由政府拿出125万元,向辖区260名贫困家庭子女发放了4000~6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西政准大学生受助6000元

  “政府送来的助学金,开启了我们圆梦的绿色通道。”家住渝中区黄沙溪的受助学生代表彭希同学上台发言时说到。

  彭希今年18岁,3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在几年前落下四级伤残,不能工作。今年,她以616分的高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父亲看到录取通知书时,既为女儿高兴,也为一年7400元的学费发愁。

  “有了6000元的助学金后,今年学费解决了。”彭希称,政府资助加上自己暑假打工,第一年的学费足够了。进入大学后,她计划通过努力拿奖学金和申请助学贷款,一定能完成学业。

  每年品学兼优可领励志奖

  昨日的资助大会上,16名曾受资助的品学兼优大学生还领到了励志奖金。其中,2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每人获得2000元,另外14名在校大学生,每人获得了1000元。

  据了解,为激励受资助的学子在校安心学习,渝中区在2010年设立了困难家庭优秀大学生励志奖,由区财政每年提供10万元,对在校就读且品学兼优的大学本、专科学生以及应届考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给予奖励。

  “励志奖对家庭条件没有限制,只要是曾受过渝中区资助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符合条件的每年都可到社区居委会申请。”渝中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称,在校大学生获得国家二等及以上奖学金或者校级单项奖,就可获得1000元励志奖金;应届大学生若考取硕士研究生,可申请2000元;考取博士研究生,可申请3000元;考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最高可申请5000元。

  资助体系从扶贫转为扶智

  “金秋助学”是渝中区历时14年持续开展的民生行动。自1998年开始,累计投入了近800万元,帮助辖区2000余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从2007年开始,考取大专及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也可享受该项资助,资助标准在14年中也提高了三次。

  除了扩大受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渝中区还为受过资助的大学生跟踪建立档案库,通过落实助学贷款、介绍勤工俭学岗位、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扶持创办微型企业等渠道,向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帮助,构筑起了贫困大学生“入学资助—励志激励—帮助就业”的立体资助体系,实现了助学助教从“扶贫”到“扶智”的转变。

  据了解,渝中区去年通过专场招聘会,为37名曾受过资助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落实了工作。今年8月底,将继续开展家庭贫困生专场招聘会,为更多贫困家庭学生找到出路。

  重庆晚报记者 刘海燕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