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拐点何时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1:35  重庆晚报

  此前,市场中各种拐点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多市场观察人士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会低于6月份。然而,坚挺的物价再次打破了人们的希望。美国债务违约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输入型通胀隐忧。

  物价走势

  多种因素

  拐点论越盼越迟

  背景:在新涨价因素不断对物价施加压力的同时,人们所期望的拐点往后一推再推。

  “基数效应在8月份将进一步显现,拐点可能在8月份显现。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拐点可能在9、10月份才会出现。”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简单的分列类比和翘尾计算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其结果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适得其反。衡量物价走向的尺度不在物价本身,而在通胀预期,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光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叶燕武

  多种因素

  推动物价上涨

  背景:2010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72万亿元,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虽然M2同比增速在今年年初出现回落,但是如此巨大的流动性,对物价的影响仍然在延续着。

  “当前影响物价的因素除前两年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带来的滞后效应外,还有成本推动的上涨,包括工资、薪酬、原材料、大宗商品等。随着未来输入型通胀的减缓以及流动性控制成效渐显,三季度将是全年CPI的高点,随后将有所回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考虑到全球油价回落、主要经济体增长疲弱、猪肉价格7月底以来的回落趋势,未来CPI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4季度回落到4.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

  货币政策

  未来加息更谨慎

  背景:此前,出于对通胀形势的忧虑,多数专家预计8月份央行可能加息,9日出台的CPI数据更加剧了市场猜测。但美债危机的恶化使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显现变数,有望引发政策调整时点出现延迟。

  “目前的背景可能令我国的政策调整时点延迟,但延迟不等于取消,只是试图在观察清楚金融市场的反应后再采取行动。如果果真如预期,美国主权评级风波能够在一周内平复,那么目前就仍然无法排除8月后半月继续出台政策的可能。受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在国际金融市场平复之前央行不大会加息,但是在市场企稳之后,仍有1-2次加息可能。”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

  “从CPI以及国内的经济状况来判断,我国当前依然存在加息的必要性,但是从外部环境来说,由于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合于全球经济,当前环境下若贸然加息会加大热钱流入力度,对我国经济不利。因此,出于对外部环境的担忧,未来加息可能会更加谨慎。”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

  调控措施

  难以立竿见影

  背景:7月份公布的物价数据中,猪肉的价格备受关注。虽然针对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紧急出台,但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统计,8月6日全国鸡蛋价格升至每斤5.19元,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上涨18.0%。除了食品价格,房租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数据显示,7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仅次于食品。

  “CPI的8项构成同比全部齐齐向上。最主要的,还是劳动力成本在上涨。”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

  美债影响

  输入型通胀添隐忧

  背景:美国债务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为全球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长期来看,美债事件过后,全球资金在投资方向上会有所改变,从而间接推高大宗商品、贵金属和石油的价格。这无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全球通胀,也会加剧我国输入型通胀。虽然周一黄金价格暴涨超过1700美元/盎司,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却大幅下挫。

  “相对于输入型通胀而言,国内成本的提高可能更值得关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据新华社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