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为啥拆大观园桥、西门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3:50  舜网-济南时报

  □策划:鞠鹏 □采写:张娜

  编者按: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成功的奥秘不在车行道的宽度,而在人行道宽度。近几年,济南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慢行道细节、人行过街天桥规划,尽力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创造出更多的慢行系统。其中,让济南人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人行天桥。这两天,很多市民发现,恒隆广场人行天桥已经开始安装电梯了,仿佛一夜之间,这样的一些新天桥出现在济南街头,带给人们新变化、新惊喜的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带来新思考。

  很多人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老太太在一个绿灯信号内,只穿过经十路的一半,就被滚滚车流隔在了马路中间。

  2010年12月27日,住在名士豪庭的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过马路,与以往需要绕行数百米不同,这天她选择了走上人行过街天桥。“这里有了人行天桥已经很让我们惊喜了,更惊喜的是天桥上还有电动扶梯,以后过街不再是头疼事儿了。”名士豪庭人行天桥是去年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建设的4座人行天桥之一,它也是济南首次使用电动扶梯的人行天桥。至此,济南人行天桥彻底走上了“变与便”之路。

  天桥之

  变

  从安全过街到舒适过街

  前几年,济南的人行天桥时有新闻发生:执法部门整治摆摊行为、发生抢劫、存在安全隐患等等。的确,市民走在济南的大街上,总是看到这些人行天桥被厚厚的广告板遮盖,走上人行天桥,不但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外面也看不到桥内的情况。甚至由于包裹严实,给市民夜间行走带来安全隐患。

  “让人行天桥成为市民心中的样子,让它成为‘景观桥’和‘观景桥’,不但方便市民过街,还要让市民过街过得舒适。”从去年开始,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韩永军提出上述新观念。济南也开始首次尝试打造“景观桥”与“观景桥”。

  于是,人行天桥一改往日粗糙、简陋甚至丑陋的样貌,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济南街头。去年可以说是人行天桥之变的重要节点。二环东路经济学院人行天桥、纬二路建国小经三路人行天桥、名士豪庭人行天桥、经十东路林家庄人行天桥从去年12月底纷纷启用。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这4座新天桥去除了包裹严实的大幅广告,更加注重保留桥梁本身自然、通透的建筑美感,摒弃以往“只见广告不见桥”的简单化、低层次户外广告建设形式,使过街天桥建设既能够完整展现桥梁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又具备充分的商业利用价值。人们走在天桥上,对周围景色一览无余,让过街人行天桥真正变成了“景观桥”和“观景桥”。

  “城市是市民共同的家园,城市建设需要每位市民的热情参与。尊重市民知情权、激发市民参与权、倾听市民话语权也是人行天桥建设的主要出发点。”韩永军说,2010年建成启用的4座新天桥对如何设置广告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过街天桥如何安放广告,由市民自己说了算。

  专业“保姆”让天桥告别脏乱差

  今年4月的一天,市民范先生急匆匆走上建国小经三路人行天桥,这是他第一次走这座天桥。他诧异地发现,天桥步行梯上有一位保洁人员正在擦栏杆,天桥上绿色的步行垫上也几乎看不到树叶、废纸、果皮等垃圾,天桥中间部位还放置了一个垃圾箱。

  “以前的天桥太脏了,垃圾遍地,桥上到处是枯枝落叶,桥面上的铁皮都生锈了,甚至还有人在桥上大小便,真是受不了。”范先生说,以前他哪怕走很远的路过斑马线,也不愿意走天桥。但显然,建国小经三路这座天桥让他改变了。

  据介绍,济南市原有人行天桥20余座,多数采取社会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模式。由于缺少统一施工、监管,造成天桥设施建设不达标、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等。而从去年新建的4座人行天桥开始,有了新变化。

  它们第一次由政府统一建设、维护和管理。统一建设就是由政府市政管理部门作为建设主体,统一进行公开招标,并负责组织建设。统一维护就是由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作为维护管理主体,对天桥设施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保洁和安保服务。统一管理就是由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对桥梁运行安全、维护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管。

  更重要的是,它们第一次有了物业公司专门当“保姆”。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选定了专门物业管理公司,为这些天桥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保姆+家政”的保洁、安保、维护、维修等管养服务,彻底改变以往天桥脏乱差的情况。

  据了解,这种“三统一”的建设管理模式和物业专门进行清洁的后期保养模式,在济南后续人行天桥设施建设中继续延用。

  目前,即将启用的恒隆广场人行天桥已经开始物业管理招标。同时,以前反映比较强烈的二环东路甸柳庄人行天桥也借这个机会,开始物业管理招标。

  天桥之

  便

  电动扶梯尝试破解爬桥之累

  在济南部分路段,常常会看到有市民翻越栏杆过街,险象环生。而让人不解的是,往往在不远处就有人行天桥。“上楼梯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翻栏杆轻松呢!”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市民不愿走人行天桥,而选择翻越栏杆,原因多半是因为要么附近没有天桥,要么就是嫌爬天桥太累。

  人行天桥上能否也和商场一样安装电动扶梯?这个想法很快被城市规划者付诸行动。在去年启用的4座人行天桥中,名士豪庭人行天桥就首次安装了室外感应扶梯。

  名士豪庭人行天桥自去年12月27日启用,当天吸引了大批市民,这些市民多半住在名士豪庭等周边小区内。一位老人登上扶梯,感受着全新的过街方式。

  今年汛期,记者在济南市城市防汛指挥部调度室内,通过视频监控屏幕对名士豪庭电动扶梯的情况一目了然。“不能安了电梯就不管它了,一下雨我们就将电梯停止,以保证行人安全。也可以随时看到电梯的运行情况。”城防指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名士豪庭人行天桥上的电梯为节能环保型变频感应扶梯。有人乘坐时,扶梯以原有设计速度运行;无人乘坐时,扶梯减速或停止运行。这比全天候运行的自动扶梯每天节约用电60%以上。

  看到电动扶梯效果不错,市政公用局在今年建设的人行天桥上也将安装电动扶梯,包括恒隆广场人行天桥、经七路人行天桥、历山路家乐福人行天桥、解放路中心医院人行天桥、经十路世购人行天桥等。

  天桥防滑路面好走多了

  以往人行天桥路面面层通常采用瓷砖或橡胶面板铺装,受防水性、耐温性、耐腐蚀性及养护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造成面板脱落、断裂等现象,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而从去年开始,人行天桥桥面首次采用了新型彩色防滑路面,不仅防滑性能好、耐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而且色彩艳丽持久,改变了路面色彩单一的状况。

  而且,去年新建的4座人行天桥均设置了全方位适时监控系统,并纳入到全市道路桥梁数字管理系统实施系统化、科学化管理。这就像给天桥安上了“天眼”,过桥行人通行情况及桥梁运行状况被实时记录。同时,新天桥上均设置了专业音响系统,在规定时间不间断播放优美的乐曲。这套音响系统还可结合全市桥梁管理系统,服务于城市管理。如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及时向过往市民播放温馨提示;在遇占道经营影响行人通行时,会及时向占道经营者发出警示或警告。

  今年,济南市市政公用局还要建6至8座人行天桥,其中大部分已经开建。今年的新天桥将延续去年天桥的优点,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过街便利和过街变化。

  2006年,具有标志性的、济南人尽皆知的大观园过街天桥拆了。与大观园天桥一样由于拆除引起关注的,还有西门过街天桥。“为什么当年拆了那些过街天桥,现在却还在不断建设过街天桥?”相信,很多老济南人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拆除,也是为了更好地过街。其实,有效的平面交通组织才是过街最佳途径。”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周建国这样说。

  拆不掉的记忆:市民过街从桥上到地上

  小张2004年来到济南工作,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观园的“X”字形过街天桥。该桥建于1994年,连接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方位,这也是济南首座钢结构的过街天桥。那时候,纬二路大观园路口没有斑马线,行人过街必须要上桥。她每天上下班都要上桥才能过街,但是桥上的摊贩、脏乱的卫生,还有每次上桥都要爬好久的铁制楼梯,都让她很不舒服。

  2006年,随着纬二路的拓宽改造,这座饱受争议的过街天桥被拆除了。而同样因为泉城路的改造,建在西门附近的环形过街天桥也拆除了。西门天桥建于1995年,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钢结构椭圆形过街天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也已经成为历史。

  “其实,当初拆除大观园桥,我们也非常担心。”周建国说,当时这座过街天桥拆除后,相关部门重新组织路面交通,画了斑马线,让市民重新从路面过街。“没想到,拆除天桥之后,并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路面交通拥堵场面,反而过街秩序比有桥时更好、更方便。”周建国说,西门桥拆除之后也是如此。

  如何过街最便利:天桥建设以解决路段过街为主

  “无论怎样的过街形式,对于行人来说,平面交通组织是最好的。”周建国说,拆除的天桥多建在路口,其实只要有良好的交通组织方式,路口过街完全没必要建设过街天桥。但路段不同。

  现在,市政部门在选择建设过街天桥的位置时,主要考虑解决路段过街问题,与先前所建的天桥相比,尽量少选择在路口建设,当然也不会排除对于一些畸形路口及某些人流量超出负荷的路口的考虑。“总之,无论是拆是建,都是为了让市民更好地过街。”

  天桥的前世今生:从饱受诟病到现代慢行系统

  “位于济泺路上的一座过街天桥使用率不高,而且桥体损坏已相当严重。这种过街天桥在济南还是很多的。”一位市政专家告诉记者。

  截至去年底,济南市共有26座正在使用的过街天桥。除了去年新建的4座过街天桥和今年正在建的几座天桥外,大部分天桥都是过去十来年建成的,这部分天桥饱受人们诟病。

  在济南市以往过街天桥建设中,遵循的是“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即天桥的建设由部分企业承包,而经营权也由企业所拥有。这样一来,一些商家为了受益而建的部分天桥并没有起到真正的过街功能,它们或者建在过街需求量不大的地方,或者存在后期管理不及时,导致脏乱差的情况。更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从去年开始,新建的过街天桥开始真正考虑到以人为本,不仅采用新的建设、管理模式,还真正根据市民的诉求在过街需求量大的路段建设过街天桥。

  过街天桥是济南推行慢行系统的一个重要体现,像日前完成的文化西路彩色沥青路、玉兴路彩色沥青路一样。“下一步,济南将以推行‘全国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为契机,继续加大后续立体过街设施的研究力度,并适时适机、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争取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为市民创造便捷的出行环境。”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韩永军说。

  能否有无障碍设施?还能不能多建一些?能不能把“脚”落在二层商铺里?到底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市民四问过街天桥

  人们对新建过街天桥叫好的同时,也还有很多的话要说。过街天桥能否让残疾人和自行车也能过街?过街天桥能否多建一些?过街天桥还能更方便些吗?对于过街,还有很多市民有话要说。

  1

  天桥何时能建无障碍设施?

  1月12日,本报刊登了一位市民提出的疑问:“建过街天桥应多些细节考虑,能否也设置无障碍坡道呢?这样,残疾人和自行车也能过街了。”

  市市政公用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周建国说,由于过街天桥均横跨于城市道路之上,为满足桥下车辆正常通行,过街天桥需满足一定的桥下净空(一般为5米),加上桥梁本身的结构高度(一般为1.5米),桥梁高度距地面至少在6.5米以上。

  以设置无障碍专用通道为例,按过街天桥无障碍设计规程有关要求,无障碍专用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2,如按桥梁高度6.5米计算,一条无障碍专用坡度需要近80米长的道路空间。而目前多数天桥位置受建设条件限制,尚不具备建设专用坡道条件。

  “尽管某些路段很难具备建设坡道的条件,但在新天桥建设中,对具备条件实施的,将尽力建设无障碍坡道,满足更多人过街需求。”周建国说。

  2

  天桥还能多建一些吗?

  “我们在征求市民意见时,很多市民都反映希望多建一些天桥。”一位市政专家说,市民也提出了很多需要建设过街设置的地点,其中涉及的大部分位置确实有建设天桥的必要。

  “但目前受两侧用地等具体条件限制,过街天桥的梯道无法落地。有些位置两侧建筑物紧邻人行道,拆迁难度极大,而有些则受短期内无法迁移的高压线缆等因素影响,暂时不具备建设天桥的条件。”市政专家说,比如经四路万达广场附近,本身有人防商城地下过街通道,地面由于两侧商业楼宇多,又不能占用本来就很窄的人行道,很难找到过街天桥的设置位置。因此,该处尽管人流量较多,但暂时不具备建设过街天桥的条件。

  3

  天桥能否将“脚”伸到沿街商铺里?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很多过街天桥不能“落脚”在地上,但却把“脚”落在了二层商铺里,这样一来,行人不但可以轻松过街,而且还给两侧商铺带来更多人气。济南的过街天桥建设既然也存在落脚难的问题,那是否也能把“脚”直接伸到二层商铺里呢?

  “泺源大街上的银座桥就是这样,但它毕竟是一座商业桥,不是以便民过街为目的的。”周建国说,济南要像香港那样很难,首先是济南缺少商铺密集的商业街,其次业户的观念还是存在问题。再者,济南的商铺很少是24小时营业的,商铺一关门,过街天桥如何畅通呢?

  “其实,我们曾经考虑过恒隆天桥将‘脚’落到商场里,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周建国说,尽管济南的情况还不具备这种落脚的方式,但只要有合适的地点,建设部门还是会考虑。

  4

  到底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有市民提出,一个城市不管建多少座过街天桥,也是人让车。因为人要走向高空过街,而让出路面给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通常是车让人,城市中心区域多被设置成步行街。而且,在有的城市,人们过街走的都是路面,车辆穿过时,车行道向下倾斜,就像现在的铁路立交道一样,人走平面,车走下面,成为真正的车让人。那么,在济南,能否实现这种观点呢?

  “这种形式很难在济南照搬。”周建国直言,步行优先是国内外城市交通的理想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实现起来很难,主要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太快,许多城市道路和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低,还需要时间进行全面改善。

  此外,济南也受到保泉、道路刨挖等各方面的影响很难实施。“而且,济南还是个容易内涝的城市,一旦建设这样的过街设施,很容易就和立交道一样,逢雨必淹。”周建国说,其实,无论怎样的过街方式,现在济南越来越重视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尽管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但现在城市规划者已经开始思考一个城市如何慢行,这就是进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