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拆精武门旧址消息不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4: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上海杨浦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

  本报上海讯 (记者贺涵甫、周裕妩)近日来,有关“精武门百年会址即将被拆”的消息引起关注。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主管部门及上海精武会馆获悉,虽然原本要被拆除的四栋西班牙式小洋楼已证明与精武门没有任何关系,但政府还是决定将其保留。

  小洋楼与精武无关

  引发热议的四栋小洋楼坐落于上海传统的工业重地杨浦区。当地文化局党委负责人黄伟一表示,根据文物部门调查,霍元甲1910年在上海闸北建立了“精武会”,到1916年迁至杨浦区内的培凯尔路(今惠民路)一带,到1922年再次搬迁至距离市中心更近的四川北路附近。

  当地文管办工作人员沈雄峰介绍说,四栋小洋楼建造时间为1924年至1931年间,“这段时间精武会早就搬去别的地方,所以根据时间推定,这四栋小洋楼与精武会之间没有关系”。

  另一名来自史志办的负责人张某也向记者证实,在他们编写的《杨浦区志》中从来没有精武会与四栋小洋楼之间关联的记载,“时间上根本扯不到一起。历史上记载过的仅仅是在1916年精武会在这一带出现过,但究竟具体是那几栋房子,已经无法考证”。

  黄伟一在昨天回应媒体时称,虽然已经证明小洋楼与精武会无关,但政府还是决定将其保留,并逐步完成后续开发。

  记者在拆迁现场看到,四栋小洋楼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楼内的墙壁多处开裂,在其中一栋洋楼的客房围墙上还用红色记号笔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拆迁办负责人卞佰林对记者说,小洋楼原来的住户已经全部搬走,现在住在里面的都是工地上民工的家属。

  对此,黄伟一表示,要保留的小洋楼墙上出现“拆”字,是居民动迁时做的记号,并不代表此处将会夷为平地。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负责人陈内华提到,上海精武目前属于民间团体,自有土地只有四川北路这一块,而之前历史上其他 地方都是向别人借或是善心人士无偿提供使用的,所以土地的所有权都不在上海精武手上。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