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人”用火又添新证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4:15  舜网-济南日报

  

“北京人”用火又添新证据
8月8日,考古工作人员在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进行发掘。(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华社北京8月9日专电(记者 岳瑞芳)

  记者8日从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1年清理发掘工作启动以来,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土石制品近400件,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700余件,并再次发现了灰烬、火塘等可能为古人类有控制用火及洞穴生活的遗物、遗迹,为“北京人”用火增添了新的证据和材料。

  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西剖面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保存了遗址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由于该剖面存在坍塌隐患,国家文物局2009年批准了对该部位进行有限的清理发掘。这也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72年内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记者了解到,2009-2010年度的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西剖面上部的第3层,而2011年的清理发掘则主要集中在西剖面的第4层,即前人记录中的“灰烬层”,或称“上文化层”,其间不仅有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存留,也有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大量出土。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发掘队队长高星透露,近25年来,部分西方学者质疑北京猿人用火及保存火种的能力,提出作为古人类用火证据的烧骨、烧石、灰烬可能是从洞外被水流冲入的;被烧过熏黑的材料以及灰烬可能是野火造成的,或洞内的腐殖材料、鸟类-蝙蝠等的粪便自燃或氧化反应的结果;对“灰烬”所做的新的分析测试也没有发现树木燃烧所应该产生的植硅体及相应的钾等化学元素等疑问。

  高星认为,由于这些学者没有机会在遗址进行系统的取样和分析测试,这些质疑多停留在经验和理论的层面,结论难免流于片面、粗浅乃至偏颇。但他们指出的周口店遗址以往研究中一些薄弱环节和结论上不够严谨的地方还是值得我们重视、反思和规划未来的研究。鉴于此,在2011年的野外工作中,发掘队就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测绘等现代田野考古科技手段,致力于寻找重要和关键材料,并对出土标本进行了三维坐标与产状观测、记录。

  高星透露,下一步,发掘队还将对遗址发现的可能的燃烧物做分析测试与模拟实验观察,多方面提取和验证古人类用火的证据,以解决北京猿人是否能够有控制地用火的长期争论。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