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4: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X光片同人不同名。
工伤就医被改名换姓为哪般
女工被厂内的叉车撞至腿骨折,厂方用他人医保为其治疗。

  这家板业公司今年来至少3名工伤者被厂方换名

  文/记者何道岚、实习生李天研 图/记者曹景荣

  黄爱萍双腿粉碎性骨折,躺在病床上的却是“潘娟”;徐翔宇左臂重伤要植入钢板,接受治疗的却是“王木养”;王木养被工场压机切断两指,入院的伤者却是“江立镓”。今年以来,广州花都佳恒板业公司连连出现为工伤员工换名就医的怪事。面对同一名患者,前后不同名字的两张X光片,炭步镇人民医院的医生当时没有质疑,昨日也“不便回应”。

  让员工冒名就医,究竟是为了骗取医保金?堵上员工索偿之门?还是维持安全生产形象?佳恒板业公司说“需要时间调查”,并未提供解答。

  同人不同名?医生称不便回应

  昨天上午,记者在炭步镇人民医院看到了黄爱萍的X光片。7月18日当晚第一次拍的X光,病人姓名是黄爱萍,20日早上的另一张腿骨X光片,姓名已经变成了潘娟。

  病人先后以“黄爱萍”和“潘娟”两个截然不同的名字接受治疗,医生难道浑然不觉?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炭步人民医院住院部,骨科医生任国军称,知情医生都不在医院,电话也不方便提供。“主管的汤海沂主任外出学习,另一位负责她的医生去了澳门。”目前谁负责黄爱萍的治疗?任国军医生以“不方便告诉媒体”为由,拒绝作答。

  医院急诊医护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买医保的病人,需要在入院后的3天内,携带身份证和医保卡到收费处登记。就算委托亲友代办,证件都有照片,医生事后也可核对身份。”

  厂方对逃避索偿质疑无言以对

  佳恒板业公司的人事部主管黄女士说,公司流动性大,因此不一定每一位员工都愿意买社保医保,公司并不强制购买。行政部门的肖先生说,7月15日起,公司规定员工如果工作满一个月仍不参保,就得签订一份协议。至于公司的参保人数,黄女士避而不谈。

  面对擅自改名字的质疑,3位公司负责人均不回应。总经理助理田小姐称需要时间调查,黄女士则称“你们不懂我苦衷”。

  可是,如果以后需要工伤鉴定,到底以谁的名字去做?“现在病历验单都是潘娟的名字,黄爱萍有何证据去做鉴定呢?”面对记者的质疑,行政部门的肖先生无言以对。

  对于潘娟身份的疑问,佳恒板业公司的人事部主管黄女士表示“不知情”,总经理助理田女士说“需要时间进行调查”。吴先生与王木养却给出了答案:“她是质检部主管,这一级别的员工多数有医保。”

  至于“江立镓”,究竟是否佳恒公司员工,公司负责人并未透露。

  劳动部门:医院也要承担责任

  昨天,记者致电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热线12333。工号109的客服人员说,参保人住院需出示医保卡和身份证,由医院工作人员核对后方能享受医保减免优惠。“如果被查到违规,病人需要退回违规享受的优惠,医院也要承担责任,并被处以罚款。”

  个案一

  主管为住院员工改名字

  7月18日晚8时许,在花都佳恒板业公司做扶板的黄爱萍,于生产车间被同事驾驶的叉车撞倒在地,同属生产部的其丈夫吴先生与一个主管当即把她送往炭步镇人民医院。吴先生介绍,黄爱萍两条小腿粉碎性骨折,医生为她动手术钉入钢板,预计未来半年都得卧床养伤,能否重新走路仍是未知数。“驾驶叉车的同事承认当时喝了3两酒,事后已被开除。”

  让人费解的是,妻子受伤躺在病床上,病人卡的名字却不是黄爱萍,而是一个全无关系的局外人——潘娟。

  吴先生说:“事发后,我太太是以实名入院,生产部主管胡志辉来过医院更改名字,此后她就以潘娟的身份住院治疗。”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吴先生申请转到广州市区的正骨医院治疗,却被公司以太远为由拒绝。“但凡工伤,都指定到炭步镇人民医院或花都区人民医院救治,公司说要去别的医院就自掏腰包。”

  吴先生提供的住院费用清单显示,从7月18日入院到8月8日,总费用18486元,减去公司入院时已缴的10500元,目前黄爱萍欠7986元未付。

  个案二

  被换名无法享受意外险

  21岁的徐翔宇也是佳恒板业公司的生产工人,他的左臂有一道形如“拉链”的10厘米疤痕,里面植入了一块钢板,用以固定骨折处。今年3月22日,他在工作时手臂受伤,被送进花都人民医院,住院治疗74天,花费47000多元,“全部由公司解决”。

  徐翔宇没有购买社保和医保,在公司的打点下,住院期间他一直冒用同事“王木养”的身份,究竟医疗费用是由公司全额承担,还是部分使用了王木养的医保金,他至今全然不知。疗伤期间,治疗事项要靠公司打点,他也不好多作声。

  徐翔宇刚来广州工作不久,河南驻马店老家的家人便为他买过一份意外保险,“是新华保险公司的,我这样的重伤,可以得到治疗费用七八成的保险赔偿。”然而,包括病历在内的就医记录都是“王木养”名下,真正的伤者徐翔宇根本无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个案三

  买了医保不自知也被换名

  虽然被同事冒名治疗,但王木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买了医保”。他是2009年第一次进佳恒板业公司,当时车间发下来一份表格,要求要购买医保的工人签名确认,“为了省钱,大家都不签,我也没有签。”

  2009年年底,王木养离开公司,2010年7月重新入职,“这一次就没有人再询问我要不要买医保。”后来得知徐翔宇用了他的名字住院,“有同事说是为了用我的医保金,后来我去查问了一下,才知道自己真的有医保,好像是2009年已经开始买。”

  25岁的王木养左手只剩3根指头,食指和小指头缺了大半截,那是今年5月15日下午2时30分一台压机将其切断的。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自己有医保,但公司还是依“惯例”让他换了“江立镓”的名字住院。

  改名换姓

  三个可能

  1 骗取医保

  吴先生怀疑,公司把太太的名字改为有购买医保的同事,可能是想逃避全额的治疗费用,由医保为其承担大部分的治疗费。鉴于多数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没有购买医保,有理由怀疑该公司用冒名手段,“最大化”利用医保资源。

  2 以防索偿

  受伤的员工用其他人的名字入院治疗,包括病历在内的医疗记录都不属于自己,出院后便没有了鉴定工伤并追讨赔偿的凭证,公司可免后顾之忧。

  3 维持形象

  吴先生表示,佳恒公司的工伤率很高,员工没办法申报工伤,这就能维持公司的安全生产形象。如果一切按规矩申报,“相关部门肯定会调查甚至执罚”。

  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广州市工伤保险安全生产浮动奖励办法的通知》中有相关规定:“工伤保险安全生产奖励费用,在按规定提取的工伤预防费项目中列支。”

  线索提供刘先生

  奖金100元

  读者互动:

  公司不为工人购买社保医保,工人因工伤得不到公平对待,这些已不是个案,并可能由此引出各种鲜为人知的新问题——就像本报揭露的冒名就医事件。如果你的身边也有同类的问题在发生,请拨打本报报料热线(020-81919191。)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