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4: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华乐街外籍志愿者威廉在社区义务清洁环境。
老外志愿者投身广州“创文”
华乐街外籍志愿者在组织活动。

  旅穗外国人认为融入社区参加创文是每个居住在当地的人应该做的

  “无论哪个国家,都会要求国民做个文明的人”,来自法国尼斯的威廉在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已经居住两年多了,“广州创文活动很好,每个人一生不一定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能够多做一些文明事情就好了。”据了解,华乐地区搭建了平台,让威廉等外国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创文活动,呈现乐融融的景象。而威廉等外国人则认为,融入社区,参加创文,是每个居住在当地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文/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汪浩、赖涌生图/记者陈安

  居穗老外赞广州邻里融洽

  来自法国尼斯的威廉已经来中国8年了,过去一直居住在北京,前两年来到广州。威廉太太表示:“我们家乡风光很好,来到中国后,对居住的环境要求非常高。华乐地区环境幽静,绿树成荫,治安也不错,我们就选择在这里居住了。不然,我们早就跑掉了。”

  而威廉先生则表示,“在华乐生活,心情很好。邻里相处非常融洽,我经常早上出去跑步,邻居们都跟我打招呼,说声早上好。邻家的小孩喜欢学法语,我们就邀请他们来我们家做客,教他们简单的法语。”

  “我听说广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威廉说,“无论哪个国家,都会要求国民做个文明的人。广州创文活动很好,每个人一生不一定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能够多做一些文明事情就好了。”

  威廉认为,做文明人,就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义务清扫街道,当个交通督导员,到幼儿园义务教小孩一些法语……”

  外国志愿者

  当交通引导员令路人感动

  像威廉等外国志愿者,频频在华乐社区出现。街道也广泛发动在华乐街生活和工作的外国友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共创文明。

  在外国友人参与文明交通活动中,华乐街还给外国友人亚运志愿者服务队代表颁发“金哨子”,并安排志愿者为他们作文明交通引导的现场辅导。外国友人志愿者拿着文明交通小旗和“金哨子”站在斑马线边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金发碧眼白皮肤、规范的动作、响亮的哨声让路人既好奇又感动。现场活动结束后,外国友人志愿者还到企业派发《华乐情》,进行文明亚运宣传,扩大宣传效应。

  “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好的文明习惯”,卓佛日语学校八田真太校长认为,“我看过一些心理书籍,大厦玻璃越破烂,社区的犯罪率就越高;相反,如果是良好环境,人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改变了心态,也会做文明的人。广州通过亚运会等契机,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已经做到第一步。我发现,现在广州地铁等地,排队现象逐渐形成,插队现象受到鄙视。”

  据了解,自去年1月举行“华乐地区白领党员亚运义工队启动仪式”以来,华乐街招募了40多名外国友人志愿者,成立了外国友人亚运志愿服务队。他们来自英国、法国等十多个不同的国家,主要参与文明出行、上门宣传、参与社区活动等志愿服务,参与了“我是亚运志愿者——华乐地区外国友人交流会”、 “华乐地区外国友人志愿者迎亚运”、“保亚运平安地铁分流演练”等。

  华乐街“创文”四方面下功夫

  越秀区华乐街党工委书记潘二华透露,近年来,华乐街全面落实市、区的部署,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优化群众服务结合起来,以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着力打好治安、环境、服务、文化“四张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文的成果。

  服务:周六日街道都上班

  “我们街道周六日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都上班”,潘二华表示,通过高效、优质、便民的服务,搭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夯实创文工作基础。利用物业中介促进会,将CBD总部商圈的企业、员工等密切联系起来,提供居住环境信息,有效服务外来人员。

  环境:建健身绿道惠民

  潘二华说,华乐街以迎亚运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全力打造宜居城区环境,提高群众对创文工作的认可度。华乐街在不占用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在华侨外国语学校周边打造“人行道+悠闲平台+自然景点”的健身绿道,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开放式的健身休闲场所。街道每周还组织楼道清洁行动,分批对社区的楼道进行全面清洗。

  治安:半年“两抢”仅一宗

  “我们这里近年没有丢过车。”华乐地区是商业旺区,辖区内经常有靓车出入,潘二华自豪地说。据统计,华乐街近5年的刑事案件以两位数逐年下降,2010年全街入屋盗窃案件仅18宗,处于历史新低。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126宗,同比下降10.6%,其中“两抢”案件1宗,同比下降90%,“两盗”案件11宗,同比下降26.7%。

  文化:文化场所免费开放

  “文化能够提高居民的归属感”,潘二华说,积极推动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让文化服务覆盖到家家户户,让文化助力创文工作开展。

  据统计,华乐街近年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了7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全街道文化场所全面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社区小公园群正在形成,成为居民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此外,华乐街还正筹建华侨新村纪念馆。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