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在夜市摆摊学点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4:40  华龙网-重庆晨报
先在夜市摆摊学点经验 先在夜市摆摊学点经验

  ③

  电脑城聚集的石桥铺,白天热闹非凡,每天夜幕降临后,它依然保持着繁华的活力。随着各种各样的地摊聚集,石桥铺已经成为了附近市民晚上爱去的购物地。这里的地摊经营者大多是各地的进城务工者,摆地摊成了他们维持一家生活的主要来源,也让他们有了能力在城市扎下根。

  地摊点缀城市

  “这里的夜是另一种繁华”

  每天下午6点过,从石桥铺赛博数码广场到渝高中学路口的石杨路上,热闹了一天的临街商铺开始关门打烊,但是另一群人却陆续前来,他们在人行道上铺上塑料布,摆出各色的商品,打造出了另一个繁华的石桥铺。

  晚上8点过夜幕降临,整个人行道都被各色的夜市摊主占满,鞋子、皮包、衣服、首饰、电脑配件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络绎不绝的市民,一派热闹景象。前来摆摊的摊主也形形色色,他们有的是情侣,有的是亲戚和朋友,最小的不过十来岁,最老的已经白发苍苍。其中最多的还是进城务工人员,摆地摊成了他们在这个城市的生存方式。

  地摊点亮希望

  “如不摆地摊,家里将更困难”

  琳琅满目的项链、戒指、手机链等小首饰,热情的笑容,便宜的价格,李秀珍的地摊在这里特别受女生欢迎,不少女生还成了这里的常客。

  说起摆地摊的缘由,40岁的李秀珍有着不得已的原因。本是云南人的她几年前和丈夫一起到重庆打工,3年前,因为一场火灾,正在做工的丈夫从9米多高的地方跳下,腰部受了伤不能劳动,迫使她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当时她去餐馆做过服务员、去纺织厂当过工人,但是因为平时要照顾丈夫,家里的开销也大,这些工作都不能长久,于是她开始摆起了地摊。

  “平时一早去朝天门进货,白天可以照顾丈夫,晚上就来摆摊。”李秀珍说,选择卖项链、戒指这些小饰品,是因为好卖,不过因为是摆地摊,价格上不去,利润并不高,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元,差的时候就只能卖出二三十元,一个月算下来勉强够生活。

  “夜市摆摊确实不够家里的开销,但是如果不摆地摊,家里将更困难。”李秀珍说,因为丈夫的意外,3个孩子也全部辍学外出打工,大女儿去了新疆,二女儿在餐馆找了份工作,小儿子也开始在夜市里摆起了地摊。

  地摊放飞梦想

  “有了本钱,就自己开小店”

  今年33岁的胡学富是夜市里少有的男摊主,相比其他摊主售卖的女性的小商品,他卖的是各式各样的打火机,主要针对男性顾客。“虽然男性逛地摊的不多,不过我的货物有特色,随手买一个不贵,又比一元钱一个的打火机好,生意还不错。”胡学富说,他们夫妻二人摆地摊一个月可以赚到4000多元,比在工厂打工好多了。

  胡学富说自己在重庆读的技校,毕业后被分配进了工厂,做一名维修工,后来还在长虹、格力等公司都干过。不过因为文凭低,一直很难得到提升,工资也不高。

  胡学富和老婆一起从厂里辞职后,就各自摆了个地摊,他卖打火机,老婆卖衣服,现在他俩每个月能赚到4000多元,这比在工厂干强多了。“现在有了孩子,希望给他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胡学富说,他希望摆两年地摊赚一些本钱,学习做生意的经验,以便能开个小店,让孩子能快乐地长大。

  地摊承载文化

  “我们吃完晚饭都会来逛逛”

  “毕竟是女生,就是喜欢逛这种小摊摊,淘一些漂亮又便宜的东西。”家住石油路的李星说,这里东西齐全,价格便宜,而且有很多女生喜欢的小东西,她经常和姐妹们约着晚饭后来逛。而家住附近的王小姐说,这里买东西还很方便,有时下楼散步顺便就买到需要的东西。

  “现在这里规模越来越大了。”胡学富说,沙坪坝、杨家坪等地的夜市被取缔后,许多摊主撤到了石桥铺,来石桥铺逛夜市的人更多了。夜市在解决居民们购物需求的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养家糊口的问题,不过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规范。

  胡学富说,其实夜市对于场地要求并不高,只要是平坦的道路旁都可以,但是为了给市民更好的环境,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引导一下,划出一片区域给夜市,让市民走路、购物更方便,使夜市更规范,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一种“夜市文化”。

  重庆晨报记者 雍黎

  很多人跟胡学富的想法一样,希望通过摆地摊积累点本钱再去做其它生意

  8月8日,渝北区某立交桥路边,一位妇女正在路边卖光盘。 重庆晨报记者 黄宇 摄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