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拒绝悲剧复印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5:12  中国青年报

  夏天难道是残忍的季节?悲剧复印机又开始工作了。冷酷而神秘的手指启动这台标签为“幼儿园校车”的复印机,把一条3岁的性命碾平在白纸上。

  没有解释,没有复印日志。试图还原这台冰冷机器工作程序的媒体给我们讲了这样的故事:早晨7时45分看着女儿活蹦乱跳地走上幼儿园校车,下午5时05分却接到老师电话,说女儿被忘在校车里闷了一天,然后是抢救无效的噩耗——安徽省安庆市的朱昌兴和陈庆红夫妇难以想象,这一天里女儿颜颜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朱颜,齐耳的短发上扎着红色蝴蝶结,再过19天,就是她3周岁的生日。

  警方查明,8月2日上午,安庆育才双语幼儿园负责人兼驾驶员杨某与随车老师汪某负责接送学童,下车时,因一学童哭闹,随车老师将其送到班上,先行离开,没有再返回清点人数。随后到车门旁接学童的老师宣某,也未对车内进行查看便将车门关上,致使朱颜被遗忘在车内,直至下午4时30分放学时才被发现。

  一年后又见这样的新闻,报纸还能报什么?记者还能写什么?只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去年7月,冰点周刊曾刊发报道《两月内3名幼童殒命校车》,详细还原了2010年7月19日广东省江门市金晖幼儿园发生的校车闷死学童事故。3岁的廖浩然由于被老师遗忘,困在校车内长达8小时,窒息死亡。据出警记录,打开车门,孩子躺在离车门不到一米的地方,嘴唇发紫,两条胳膊耷拉着,呈熟睡状态。

  当时我在编者按里写道:“廖浩然之死已不单单是个案,在他之前不久,两名女童相继死于封闭的校车。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将廖浩然之死无节制地放大,但同样不能囫囵吞枣般一带而过,忽略其中的关键性细节。我们详尽调查还原这一事故,既是为了把我们的痛呈现于报面,悼念逝去的年幼生命,更是为了解剖校车致幼童伤亡这一社会痛点,以期全体共戒。

  “廖浩然死于一连串的疏忽。在多个环节上,他的生命本可挽回。杀死孩子的魔鬼,就藏在细节中,尤其是对于幼儿保育这样的特殊行业。严格的规章当然是必须的,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呼吁超越职业伦理的更普遍的人性伦理,比如良善,比如爱。很多时候,机械的职业操作难免疏忽于细节,但爱与关切总能战胜那个魔鬼。”

  现在,我承认,我被现实击败了——我们战胜不了那个魔鬼。复印机像只拳头,直奔面门把我放倒。

  这个房间里,这样的复印机堆了不少。最新用过的一台,标签是“高速公路客车”。它刚刚把41条性命碾平在纸上,然后,机器声响过,又17条命。

  7月22日凌晨4时,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发生大火,造成41人死亡。已有媒体为我们调查出了两个关键词:致命危险品、普遍的超载。然而就在悲剧发生次日,记者在当地的长途汽车运营中便发现隐患犹存。

  8月6日凌晨4时30分左右,沪昆高速江西上饶段,悲剧又现,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据交警调查,事故中的货车涉嫌超载和疲劳驾驶,小型客车则严重超员。

  复印机,我还能说什么?大地上这么多问号,可就是没有回答。答案不在逝者亲人的泪水中,也没飘在风中。

  必须研究这些狂乱的复印机,必须让它们停下来。这时,我们或可借助公共管理的智慧。清华大学教授、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薛澜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事故多发期,有效监管是最必要的公共品。

  我赞同薛教授的观点:从公众利益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避免同样的事故再发生。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个独立调查制度,需要把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放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上予以考虑。事故多发导致公众安全感的丧失,而要重建这种社会信任,不能靠个人或政府部门的承诺,需要靠制度建设——监管是公众目前最需要的公共产品之一。

  被放倒了也要爬起来。我愿意参与到这种社会信任的重建中,我们必须战胜那个魔鬼,必须击退那冷酷而神秘的手指。

  也许我们并不用也不该砸碎这些复印机。锁死它们,让它们荒芜,然后在这片荒原上建起纪念馆吧。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