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求与上海战略合作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6:0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李晔

  昨天,宁波市党政代表团专程来沪举行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对接会。为此,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辉忠。

  记者:宁波是长三角首个提出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城市,此项工作进展如何?

  王辉忠:2009年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城市借势推进转型发展、借机培育发展优势、借力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宁波与上海具有特殊的渊源关系,历史上特别是上海开埠以后,宁波人曾多次大规模迁移上海,闻名中外的“宁波帮”绝大部分也都起源于宁波、发展于上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沪甬两地的交流更加紧密。去年3月我们还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了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推进会,签约了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如航运合作方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宁波港集团共同参与温州港开发建设,合资设立港航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1亿元增加到5亿元;金融合作方面,光大证券等一批在上海的知名金融机构进驻宁波,宁波银行等本土金融机构主动到上海拓展业务,宁波杭州湾新区6万平方米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建设,两地共同组建专业航运保险机构、共同设立宁波海洋产业基金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宁波金融业和港航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宁波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4.1亿吨和1300万标箱,实现大宗商品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分别达到182家和70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

  记者:下一步,宁波如何更加深入推进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王辉忠:今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实施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赋予宁波建设海洋经济核心区的历史重任。这次我们在沪举办以“金融与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宁波融入上海 “两个中心”建设对接会,正是借助上海这个世界经济大平台寻求海洋与金融战略合作的一次重要推介。我们将以这次对接会为新的起点,着力推动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发挥宁波在浙江海洋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一是更积极主动地接轨上海,更广泛地参与 “两个中心”建设,完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走出一条金融与航运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深入推进上海港、宁波港“强强联合”,完善合作机制,建设国际集装箱双枢纽港,共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是深化两地在航运金融、离岸金融、物流金融以及私募股权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区域性金融结算服务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四是拓展港航物流合作领域,依托上海引进培育一批大宗商品的国际运营商、贸易商、期货经纪商以及高端服务机构,打造具有超大规模和鲜明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共同构筑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五是积极参与、服务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记者:“十二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何规划设想?

  王辉忠:“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力争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5.5亿吨和2000万标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特别是浙江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宁波来说不仅仅是推动海洋经济大发展的一次战略机遇,更是全面推动“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海洋经济大市,在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中,可以说既有基础条件,又有优势潜力。比如,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我市铁矿石、液体化工等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在配套服务方面,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展览三大中心将集聚为国际物流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资源;在产业集聚区方面,除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外,由北而南谋划形成了一批沿海重大产业功能区块。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这一重大机遇,优化“一核两带十区十岛”功能布局,重点发展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物流节点城市、新型临港产业基地、重要能源和商品交易基地、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长三角南翼海洋经济中心。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