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优质GDP”的辩证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6:00  解放日报

  杨群

  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 2011》,首次为各地GDP(国内生产总值)质量排座次,北京、上海分列前茅。而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速8.4%,增幅在全国排名靠后。GDP质量排名发布方指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GDP质量排名超过其GDP总量的排名,是因为其生成 GDP质量的经济活动、社会支持、环境效应、民生建设、管理水平上处于领先位置。

  这一颇有戏剧性的对比,让我们读出了两方面积极变化。一是对于GDP的排序,终于有了超越速度和数量的认可;二是对于经济增速的下降,终于有了理性层面的正面评价。在绿色GDP指标体系争议不断遭遇尴尬之后,我们更应该关注相关部门和经济专家对于经济结构转型在统计评价领域的高度重视。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眼下的上海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方方面面的考验和压力都很大,因为“转身”而造成的速度下滑是必然要面对的客观事实。在这个时候,能否辩证、坦然地对待增速有所放缓这样的现实,是上海必须要跨过的一道槛。这说说很容易,内心难免纠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发布的这一报告无疑是对上海经济发展质量的充分认可,值得我们注意。

  而透过GDP看问题,这张质量排序表就更有意义。诚然,GDP增速至今还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但长期以来的一种惯性,造成有些同志陷入 “GDP考核”、“唯GDP即政绩”、“唯GDP论高下”的怪圈,由此引发和累积的矛盾越来越多。比如,为了追求较快的GDP增速,牺牲环境、浪费土地、影响民生。从长远说,这种发展思路截断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相当有害。中国科学院相关机构首次对GDP的质量进行排序,明确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看GDP,不单单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之后,该是“超越GDP增速”的时候了。

  可喜的是,对于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弊端,我们已经越来越看清楚想明白。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当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产生某种矛盾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宁愿速度缓一点,也要确保有质量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仅8.4%,相对历史同期,这一速度是“放慢了”,但调结构转方式的步调却“加快了”。上半年,高耗能行业增速出现回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工业整体增速;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高;在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发展呈现良性运转状态……这些都说明,转型调整正快马加鞭。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眼光真正专注于GDP的质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同步提高。从某种角度说,GDP增长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追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像“马路拉链”这样让老百姓颇为反感的重复开挖,投资规模是上去了,但民众是否感受到幸福呢?答案不言自明。如果我们能真正关心GDP的增长质量,那么我们经济发展的目标才能回归到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正轨,让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笔者希望,GDP的质量排序会是又一个美好的开始。当然,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必要的发展速度也是需要的。在“好”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速度的快,关系到转型的基础、民生的保障和就业的容量。我们尤其要防止把不片面追求速度变成松松垮垮、舒舒服服的拖拉借口。我们不是不要GDP,要的是 “优质GDP”。如何做到量与质的平衡,也是GDP面前的一个辩证法。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