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在股灾中哀叹 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7:50  环球时报

  

世界在股灾中哀叹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资料图片:这是8月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拍摄的交易员观看股市行情时的表情(拼版照片)。受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新华社/路透

  美国信用降级激起的风暴8日席卷全球,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亚太股市一片恐慌,欧美同样全面下挫,而且这是在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先后誓言“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托市”保证下发生的。债务危机会拖累世界再次陷入衰退吗?这正成为全球实实在在的担忧。《纽约时报》提醒,一旦衰退再次降临,灾难将更大,因为上次危机开始时“美国身上还有肉可以吃,现在只剩下骨头啃了”。

  在盘算债务危机会造成多大损失的同时,许多媒体还拿出了世界历史进程中记录美国衰落的计时器。韩国《朝鲜日报》说,美国主权评级首次被调低是“持续70年的美元霸权时代开始走向没落”的象征性事件。英国《每日邮报》称,美国统治的全球体系正蹒跚着走进最后一幕,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所有不确定中,唯一能确定的是权力正无情地转移到东方。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张一美元纸币上的乔治·华盛顿头像,这位美利坚的缔造者一只眼睛淤青,眼眉上贴着创可贴。封面报道的标题是:“美国大幅的下降。”

  债务危机引全球衰退担忧

  “8日是否会成为另一个糟糕的日子?在标准普尔令人震惊地给美国降级后,观察家与投资者咬着手指等待这一天会发生什么。”从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世界对于当天股市表现的担忧。《华尔街日报》称,高盛等大银行此前一天就纷纷派遣高级战略师与客户商谈,准备迎接黑暗星期一,这一情形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些类似。

  在亚太股市开市前,七国集团财长紧急发表声明,称将采取一切举措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并释放出购买意大利与西班牙债券的信号。这一明显的“托市”举措却没有抵消市场的忧虑,亚太股市开盘后全线下跌,跌幅最大的韩国股市一度暂停交易。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再次做出稳定市场的保证后,股市跌幅有所收窄,最终中国上证指数下跌3.79%,韩国、新加坡下跌幅度超过3.8%。德法英等欧洲主要股市也都大幅下跌,美国三大股指早盘一度下跌2.5%以上。纽约油价8日开盘后大跌3.6%,至每桶83.75美元。

  

世界在股灾中哀叹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8月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当日,受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600点,失守11000点关口,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均超6%。新华社记者王成云摄

  美国债务危机会拖累世界再次陷入衰退吗?《纽约时报》8日说,证券商和银行家正准备迎接全球市场又一个动荡一周,大西洋两岸都担心政府债务和步履蹒跚的经济成为主导话题。如果再次衰退,后果将更严重,因为各国已不像2008年那样有救市的资本。俄罗斯《晨报》8日题为“新危机的后果将十分可怕”的文章称,受美国降级影响,全球股市8日大幅下跌,制造了又一个“黑色星期一”。造成这种局势主要是由于美国两党的预算和债务斗争,但本剧的后果是可悲的,让美国在世界面前失去了信誉。同时美国此举可能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各国大量失业。韩国前外长尹永宽8日在《朝鲜日报》撰文说,世界经济再次笼罩在厚厚的乌云下,还有可能发生双底衰退现象。日本和欧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最严重的还是在美国债务谈判过程中奥巴马政府和共和党表现出的分裂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的缺失。

  日本时事通讯社8日说,如果危机真的发生,最受打击的应当是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亚洲很多国家会撑过这个危机,比如中国虽然持有美债最多,损失很大,但是毕竟可以通过健全的内需、普通家庭高额的储蓄率等支撑经济的稳定。但是亚洲国家中的日本、越南等就例外,说不定会在新的经济危机打击下一蹶不振。

  在一些分析看来,现在美国的债务危机还只是个开始。《温哥华太阳报》称,全世界关注着华盛顿和欧洲债务列车沿着确保互相毁灭的轨道疾驰而下。不幸的是,奥巴马和国会并未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它依然以无法控制的速度膨胀和扩散,使年轻一代背上日益沉重的巨额债务负担。福克斯新闻网说,标准普尔警告,如果美国的财政状况继续恶化,或者政治僵局进一步加深,未来还可能再次被降级。

  欧洲的形势同样糟。《爱尔兰时报》说,罗马与马德里成为上周末被关注的对象,这两个首都的政治家正滑向同一个债务深渊。欧盟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道路通向政治影响深远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条通往无序瓦解的暗谷。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

  

世界在股灾中哀叹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美国统治体系走进最后一幕”?

  严峻的形势并未让美国政治势力将“内部斗争”搁置。美国财长盖特纳7日严厉抨击标准普尔给美国信用降级“判断力很差”。

  美国议员当天则忙于互相将信用降级归罪他人,一些共和党人呼吁盖特纳辞职。奥巴马同样受到严厉指责。美联社报道称,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说:“美国信用成为奥巴马总统领导经济失败的最新牺牲品。标准普尔降级是我国在奥巴马总统领导下衰落的标志。他失败的政策导致高失业率,赤字飙升,以及现在史无前例地失去我国宝贵的AAA评级。”共和党议员麦凯恩说:“我也认为我们的体制功能失调,但这与总统领导不力大有关系。”

  “金融危机:全世界感受美国降级的冲击”,英国《卫报》8日以此为题称,印度与中国一起抨击美国对巨额债务的胡乱处理,称白宫面临严峻挑战。这清楚地表明旧秩序已经被荡涤而去。直至最近,美国还是不容置疑的经济超级大国,白宫对债权市场发号施令的前景无法想象,更不必说北京和新德里了。但是在世界股市上周缩水3万亿美元,标准普尔给美国降级,这可能成为全球权力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转折点。无人知晓本周将发生什么,但没人相信全球经济可以像往常那样恢复正常,太平无事。

  类似论调在国际舆论场流行起来。《朝鲜日报》8日说,貌似不可动摇的美国主权评级首次被调低,是“持续70年的美元霸权时代开始走向没落”的象征性事件。有分析认为,在围绕美国主权债务的政治风波动摇美元霸权的过程中,支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军事霸权和形象霸权也遭重创。随着国防预算沦落为任人宰割的“肉鸡”,美国在对外军事干预作战计划上也开始为“钱”担忧。

  

世界在股灾中哀叹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英国《每日邮报》7日称,奥巴马政府已经表现出自己不能和不愿意发挥领导力。即使一度支持他的左派也被吓跑。美国统治的全球体系正蹒跚着走进最后一幕。美国的痛苦只能增强中国的地位。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所有不确定性中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权力正无情地转向东方。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这样一幅图像:一美元纸币上的乔治·华盛顿头像一只眼睛淤青,眼眉上贴着创可贴。题为“美国巨大的下降”的封面报道说:“在解决国家问题方面,美国国会已经把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失去了世界的信任。”

  危难之际,一条花边消息同样吸引许多美国人的注意,它似乎印证了美国当下的无能为力。据美联社报道,有意参加总统竞选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州长里克·佩里6日与3万多名基督教保守福音派教徒一起举行集会,号召基督徒向上帝寻求帮助美国摆脱困境的方法。

  “‘后西方时代’会是什么样?”《福布斯》网站提出这个问题。报道称,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正加速中国等新兴国家统治世界经济的时间表。如果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可能属于亚洲,无论好坏。“后西方时代”看起来好像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援欧洲,而非拉美,也不是亚洲。印度借钱给欧洲,帮助克服债务危机。当美国和欧洲想轰炸一个GDP规模如纽约的国家时,新兴国家坚决反对,美欧无计可施。投资者希望知道中国女人夏天想买什么样的鞋,而不是美国人正在买什么。

  中国损失会有多大?

  虽然一些西方媒体的分析很具“战略性”,但一个现实情况是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陷入了“美元陷阱”,而且很难从中脱身。《朝鲜日报》8日题为“美国信用下降,中国受煎熬”的报道说,美国国债信用等级下降让许多国家措手不及,尤其是持有美国全部国债13%份额的中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如果美国国债价值下跌20%至30%,那么中国将损失2300亿到3400亿美元。该报道同时认为,中国也可能转“危”为“机”,借此机会对美国确立债权人的优势。

  韩国《世界日报》说,世界的目光正集中在中国身上,如果美国国债贬值,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国际购买力也会大幅下降,因此说美国国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国也不为过。报道称,今后中国对美国国债是发挥“灭火”还是“浇油”作用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美元的信任降低会促使世界寻找代替品,对人民币来说是个机会,但整个过程会非常痛苦,因为中国的美元储备大幅贬值,购买力就会下降。同时,美元贬值还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支出就会更多。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存在,但很小。即便出现新的动荡,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这意味着全球的原材料、能源、企业股权以及高技术产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下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购买。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中国应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驻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记者 李勇 李珍 王刚 孙微 青木 ●记者 张妮 ●魏辉 柳玉鹏 牟鹏民)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