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善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

  

慈善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

  吴志立画

  8月7日,网友“浮一大白”在贵网发帖《这样的捐赠,你怎么看待》,展示了一张广受争议的照片。这张照片是8月2日慈善家李春平向急需骨髓移植而缺乏费用的贫寒少女杨柳捐赠30万元现金时拍下的。(8月9日《黔中早报》)

  在这张引发网友极大争议的照片中,一个躺在医院病床上戴着口罩的少女身边,是几十沓百元大钞,钱所占的地方,甚至超过了人所占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网友肯定会以为这又是一张有钱人的炫富照,但实际上,这不是在炫富,而是在“炫慈善”。

  高调“炫慈善”到底应不应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首善”陈光标身上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网友也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慈善可以高调,可以张扬。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做慈善是好事不是坏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没啥不好,而且还会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人来行善;二是“炫慈善”总比“炫富”要好。

  不过,在笔者看来,凡事都有度,“炫慈善”同样如此。我们不否认李春平的30万元钱对这位急需骨髓移植费用的少女意味着什么,但是把一大堆钱和受助人放在一起“摆拍”照片,到底想传递什么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追问一下慈善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慈善的终极目的,就是人人互助,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帮扶、救济的关系,从而让每一个人都免于危难和困境。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把善款交到受助人的手里,对其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慈善的终极目的就实现了。至于这钱是以何种方式给出,应该以不妨碍慈善本身、不让捐赠人和受助人感到难堪和不便为基本原则。

  换言之,慈善可以高调,但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像这样把人和成堆的钱摆在一起搞捐赠的方式,就失于克制,缺乏成熟和理性。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另类捐赠,反而让公众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了“炫慈善”的行为上,而不是慈善本身,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