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子车子并非幸福的固有模子

  如果要问,有房有车等于幸福吗?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明确的回答:“No!”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人能清楚地把幸福与这两样东西完全分离:姑娘找对象要求有房有车,打拼族的理想是买房买车,连人们寒暄的时候说的也是房子和车子。不知何时起,我们把对幸福的追求跟房、车紧紧套在一起,成功的标志仿佛就是——有房、有车。

  上周末,本报《你说话吧》举行了一期题为“裸婚,你敢选择吗”的话题讨论,说的就是没房没车,你敢结婚吗?这还真是个难题,难倒了不少即将组建家庭的年轻男女,用流行词来讲,就是“纠结”,裸吧,怕以后日子不好过,愁;不裸吧,爱情不等人,时光不饶人,还是愁。

  有媒体总结说,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纠结”正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这不仅仅反映在婚姻的裸与不裸中,还反映在对梦想的追逐中,有人逃离“北上广”,有人逃往“北上广”,前者因为压力大,后者却是因为二三线城市爱“拼爹”太让人郁闷。而对于现实一族来说,没房没车的时候想着买房买车,有房有车的时候,又想着哪天能不堵车、停车不难……于是白岩松出了一本书,问大家“幸福了吗”,显然,这个问题会把很多人问倒。

  幸福这个词,挺抽象的,幸福是什么,也很难回答。我只能套用网上一句调侃语来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对,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不焦虑,不纠结,很自在,很快乐,有梦想,有尊严。

  但如果“纠结”一词成为社会心理标签,焦虑的情绪像藤蔓一样不断滋长,那幸福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抓不住幸福,我们会转而疯狂寻求看得见的物质,并把它当成幸福来追求,就好像溺水的人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缺乏幸福感的我们只能靠抓住物化的实际存在来满足需要,于是,车与房成为幸福的救命稻草,而此时,我们对幸福的把握,又是多么虚弱和无力。

  幸福原本是属于个人心态的领域,但如果一个时代缺乏幸福感,那就很难简单归咎于个人的原因。让公民幸福,应是现代政府的追求。在上世纪70年代,国民幸福开始被一些国家作为政治使命提出。在今年“两会”中,我们的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也都提出将“幸福”一词作为施政导向,“让人民更幸福”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口头禅,一些地方领导甚至鲜明地指出:“要防止在过去片面追求生产总值增长上出现的问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重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顾客观规律,追求贴幸福标签的政绩工程。”

  使命提出后,我们也看到各级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举措来履行这一使命。但是提升幸福感仍非一蹴而就的,幸福就像深山的一汪泉水,简单而纯粹,容不得半点杂质,寻觅这汪泉水,我们必须抛开过多的欲望,静下心来问问,不幸福的原因在哪里?是基本需要未满足还是生活尊严得不到维护?抑或是被分配偏差剥夺公平而失衡?在这些原因中,又有哪些归属于政府的职责领域,该如何妥善解决?是应该完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还是为社会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规则?显然,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靠数字化的GDP增长,更不靠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来实现,而要靠执政者脚踏实地,真正将“民生”二字放在第一位,靠改革者大刀阔斧去革除弊病,深化改革。非如此,我们得到的只能是伪幸福。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