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临拐点

  考虑到全球油价回落、主要经济体增长疲弱、猪肉价格7月底以来的回落趋势,未来CPI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到4季度回落到4.5%左右,并将在这个水平持续一段时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

  ”

  以往几轮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本轮物价上涨中,非食品价格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加,中国物价上涨可能面临持续压力,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

  ”

  就在7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前,市场中各种“拐点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对此,发改委昨日表示,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由于翘尾因素快速下降,预计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

  1

  物价依然处于

  温和可控区间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9日说,当前物价运行依然处于温和可控区间。

  他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7月份CPI上升6.5%,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分别上涨9.4%、8.7%和6.7%。即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消费价格也上涨了3.6%和4.2%(大幅度超过其2%的警戒线)。

  他认为,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

  2

  下半年价格水平

  预计会有所回落

  周望军认为,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稳中略有波动的态势,但由于翘尾因素快速下降,预计后期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他说,随着国家扶持生产、调控市场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

  “从翘尾影响看,后几个月降速较快。从翘尾因素看,8—1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速度较快、幅度较大,月均下降0.66个百分点。虽然后几个月仍有一些新涨价因素,但新涨价因素将明显低于翘尾下降因素。”他说。

  另外,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此轮物价上涨已将近拐点。到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5个月,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价格运行已经将近拐点,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新涨价因素频施压

  “拐点”一推再推

  实际上,撇开同比数据不看,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物价的环比涨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4月份以来,我国物价环比涨幅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其中6月、7月的环比涨幅更是达到了0.3%和0.5%。

  在新涨价因素不断对物价施加压力的同时,人们所期望的拐点往后一推再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基数效应在8月份将进一步显现,拐点可能在8月份显现。而亦有其他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拐点可能在9、10月份才会出现。

  实际上,去年年中市场中就曾经有过CPI见顶的预测。然而事实却是,CPI仅仅在2010年12月份出现回落,此后几乎一直在持续上涨。

  除了基数效应之外,很多这样的判断是基于货币供应紧缩对于物价的滞后效应。光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叶燕武认为,简单的分列类比和翘尾计算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其结果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适得其反。“衡量物价走向的尺度不在物价本身,而在通胀预期,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宏观货币政策

  不会继续加码

  就在统计局发布物价指数的当口,受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负面消息影响,近日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

  “我们仍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受美欧经济疲软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阶段性有所减轻,但另一方面也有迹象表明,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延续,届时外部流动性将依旧充沛,因此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不应过早放松。

  也有专家指出,前期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以及欧美经济衰退可能性的加大,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不宜再继续收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考虑到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动荡、主要经济体呈弱增长格局,预期宏观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到一个审慎平衡的操作阶段。”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电

  年内仍将会

  加息1至2次

  此前,出于对通胀形势的忧虑,多数专家预计8月份央行可能加息,9日出台的CPI数据更加剧了市场猜测。但美债危机的恶化使得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显现变数,有望引发政策调整时点出现延迟。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周五美国主权评级被调降,直接触发G7财长和央行行长紧急磋商,严阵以待应对今年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黑色星期一”。这种背景可能令我国的政策调整时点延迟,但“延迟”不等于“取消”,只是试图在观察清楚金融市场的反应后再采取行动。

  因此他认为,年内仍将会加息1-2次,只是政策出台的时点变得更难判断;如果真如预期,美国主权评级风波能够在一周内平复,那么目前就仍然无法排除8月后半月继续出台政策的可能。

  资深经济评论员马光远也表示,尽管CPI创下新高,但由于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冲击波,央行是否加息,应在对美债危机的基本走势有一个明确判断的前提下再作决定。

  美债务风波跌宕

  输入型通胀添忧

  今年以来,除了食品价格的上涨,来自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成为物价上涨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牵动着国内物价上涨的神经,年初国际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我国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的两次上调。而美国债务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更为全球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

  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兴判断,长期来看,这一事件过后,全球资金在投资方向上会有所改变,从而间接推高大宗商品、贵金属和石油的价格。这无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全球通胀,也会加剧我国输入性通胀。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