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凡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熟悉这句话的,而且还经常加以引用。《孟子》那里的原文本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差不太多。然而,后来的人引用时常常调换了次序,变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意思是不是一样呢?

  我曾自以为是时刻准备“达则兼济天下”的人,常怀忧国之心,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所以没有实现兼济天下,惟一欠缺的就是没有“达”;也就是说没那个位置,缺少时运而已,天不降大任于我,无可奈何。

  最近这几年逐渐有一点醒悟。人生之所谓的穷,并非仅仅是外境与环境之穷;人生之所谓达,也并非仅仅是时运。所谓“达”,它意味着两方面内容,内心之通达,即理解人命与天命,并且顺天而行。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这个意思。知天命很难,孔夫子“修身不懈”,也要到50岁才做到。二是外运之通达,也就是有了能够承担责任的肩膀以后,天运把这个责任交到你的手上。这就是所谓“达”。

  同样的,“穷”也不是仅仅指外境之穷,而首先是内心之“穷”。在古汉语中,穷不仅指没有钱,更是指“路不通”。外运的穷常常不过是内心之“穷”的表现而已。颜子“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子“穷”乎,非也,非也!颜子之福,颜子之通,一般人难以理解而已,如果有人要怜悯颜子的话,恐怕应当首先怜悯自己。因此,《孔子》这部电影拍得不够好,原因就在于导演没有理解“孔子是幸福的”。穷也指外境的道路是否通达,这里就是所谓时势的问题了。

  如果把“穷”与“达”简单理解为一个外境与时势,就会认为我们的命运是一个简单的选择。一个是命运时势对我们的选择,是否把责任交给我;另一个是我个人的选择,是出来兼济天下,还是归隐独善其身。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还是“穷”的状态,他怎么可能兼济天下?他必须先有通达的内心,然后才能在具体的时势之中“兼济天下”,而不是“以天下济自己”,以天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贡高我慢。对掌握权力的人来说,不傲慢比不贪财更困难。所以《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遵照这个次序,否则小则害己,大则害国。

  独善与兼济并非在同一个层面上的选择。只要是人,就必须要努力“独善”,真正把“独善”做好了,再去思考“兼济”。对于最优秀的政治家来说,了解政治常识和政治形势并不是很难,真正的难题是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内心,时刻让自己的内心在一个合适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和行动。一个“独善”没有做到的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一个人真正尝试过修身,就能明白这一点。

  在孟子那里,从独善到兼济是一个递进。后人常常把这句话改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顺序之变,实际上已经忘失了这句话真正的内涵,以为“独善”是外在命运逼不得已的选择,是运气不好的托词,而不知道“独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是人生之根基,是需要努力一生的事业。孔夫子努力一生,到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才算成就。

  有朋友说我从“兼济”转向“独善”,其实,我远不够资格说什么独善,兼济更是自欺欺人。近思《孟子》的名言,不过是明白自己应当途穷知返,不再用什么“兼济天下”、“心怀众生”来欺骗和麻痹自己,知道人生的基本是“独善”,是修身改过。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