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潮安: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09:10  南方日报

  

潮安: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凤凰小天池。
潮安: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潮汕新城概念规划设计鸟瞰效果图。
潮安: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县委书记张帆(左一)在基层指导产业扶贫工作。
潮安: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县长林群(右一)在基层调研。

  “十一五”规划完成之后,“大潮安”发展格局已然形成,“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达243亿的GDP总量领先其他县区,年均增长近15%,特色产业体系领跑粤东,社会民生和谐推进,城市升级呈现勃勃生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是潮安县应势崛起、加速转型的发展契机,更是潮安县优化升级、幸福赶超的战略机遇。

  今年1-6月,潮安县实现生产总值133.75亿元,增长1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3亿元,增长37.1%;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增长27.6%,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势头。种种迹象表明,潮安正在成为特色工业、生态城市和现代化服务业等共融发展的大县域版块,在谋建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区的同时,再创“全球潮人首邑”的辉煌,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

  综合发展力潮安领跑粤东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业已形成

  “十一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在《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10)》中,潮安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居全省第八位,发展活力排名第四位;在去年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中名列首位。

  在全县经济综合发展力领跑粤东的同时,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即轻工业、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等四轮驱动,形成具有潮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可辐射粤闽经济圈的大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建设。

  目前,潮安已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县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成县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利拥有量7435件,居全省各县(市)前列;一批品牌企业和产品争先涌出,打造了“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陶瓷重镇”等3块国字号区域品牌,累计已达8块;打造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3件,累计达到92件;全县省级专业镇、市级专业镇、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分别累计达到7个、2个和2个,全县有9家企业(项目)跻身省现代产业500强行列,2家企业获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3家企业的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和新材料重大建设项目;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面积达7000亩的潮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已通过控制性规划,将分三期进行开发,项目概算投资总额约人民币26亿元,首期开发投资总额约人民币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潮安特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枢纽。

  产业体系之“特”,还在于潮安特色产业的带动能量,已成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核心力量,“产业话语权”已形成,全县累计有18家协会及企业先后参加4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除轻工业外,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等齐头并进:被确定为全国、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的同时,全县涌现出3家国家级、7家省级、15家市级、23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凤凰单丛茶”被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十一五”期间全县投入资金3.25亿元加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已形成“农业生态游、工业特色游、自然风光游、文物古迹游、温泉度假游”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业链条,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成为全市首个国家4A级景区,一批景点景区获省市荣誉称号,创建潮安迎宾馆等一批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和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4A”景区,潮安已成为粤东9县7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心城市,正向广东省旅游强县积极迈进。

  “高空战略”助推城市优化升级

  龙头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种种迹象显示,“十一五”规划期间,潮安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了领跑粤东的强劲势头,而“十二五”规划,将是潮安优化升级,推动粤东崛起的关键五年,尤其随着“厦深高铁”和“潮汕机场”的先后启用,“高空战略”将助推潮安县逐步实现转型、优化和升级。

  据了解,厦深高速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是连接沪、杭及深圳沿海铁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途经厦门、漳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等八个城市,全长约502公里,是连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市的重要客运大通道。

  位于潮安县沙溪镇的潮汕火车站,地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金三角枢纽地带,也是厦深线与广梅汕线的接轨站,将有效地满足潮州、汕头、揭阳510万人口和辐射梅州近200万人口及大量海内外旅客的出行需求。从经济效应来看,潮汕站的设置不仅将改善潮汕三市的交通条件、吸引厦深铁路沿海城市的客流,更将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

  为依托高速铁路和空港的综合优势,发展“高铁经济”和“空港经济”,潮安县早早便启动配套设施建设,从2008年开始,潮安县政府围绕厦深铁路潮汕站的规划建设,对潮汕火车站周围地区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5000亩、高规格的“潮汕火车站区商贸物流中心”,该规划区毗邻潮安县特色产业基地,两个项目互相呼应,构成一个新的经济带,且交通十分便利。

  西部对接的是,距离仅8公里之遥的“潮汕机场”,南部则贯通了汕揭高速公路,东部紧挨潮汕公路,既可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也可接受食品、不锈钢、陶瓷卫浴等特色工业的带动辐射;同时还将加速推进制造业物流配送中心等大型物流中心、卜蜂莲花超市、陶瓷专业市场、金石家具市场、县道X093炮浮路和进站路及配套商业综合一条街项目等一批商业、旅游服务业的规划建设,目标就是把这一区域打造成特色产业集聚、物流和展会中心相配套的新的现代化经济区。

  县委书记张帆认为,“高空战略”的带动还在于,推动潮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高铁经济”、“空港经济”并驾齐驱,商贸、仓储、运输、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高度叠加的经济版图,从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真正推动潮安县实现全面的转型、优化和升级。

  以人为本创新谋建幸福潮安

  “一盘棋”实践均衡发展

  “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全县一盘棋”的均衡发展思路,“以强带弱,以富带贫,以快带慢,以大带小”的发展理念,正是加速城市化、创新社会化、实现同城化,谋建幸福潮安的特色发展路径:

  率先在全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先后建立了包括12个县代理室、19个镇代理中心和490个村(居)代理点的较为完善的三级代理服务网络,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各级代理机构累计为群众和企业代办各类事项36万件(次),切实做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真正的便民和“惠民”,去年这一做法被省委评为固本强基工程创新项目优秀成果奖。

  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党员门户前挂牌制度,发挥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大力推广;大力推行“居住证”,建立“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尤其是“一张图、两级管、三块牌、四面控”的“平安乡村”管理新模式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同时,县、镇、村综治信访维稳的“三级大平台”建成,去年全县19个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共受理各类纠纷234宗,成功调解230宗,调解率达98.3%;483个村(居)工作站受理各类纠纷1293宗,成功调解1274宗,调解率达98.5%,有效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二年来全县信访总量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人本理念共建之下,大大增加了幸福潮安的发展活力。近年来,潮安坚持把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四分之三投在民生领域,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4.49%,大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8%,参合农民报销各类医疗费用1.37亿元,惠及面达到64%。

  文化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已有283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建身工程、全民健身广场,建成农家书屋212所;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保护,重点抓好以龙湖古寨为代表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复,全县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传承人3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个。

  “春风暖人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等民心工程,更进一步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尤其突出产业扶贫,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产业造血”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改善贫困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每村三年内县级财政扶持资金不少于20万元。至目前,全县共落实帮扶资金6025.94万元,潮安特色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去年底有40.9%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贫困村在省市的年度考核中都达到优秀等次以上,10个贫困村被授予“插红旗”单位。

  “三宜”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抓住粤东四市就一体化发展达成广泛共识的契机,以建设“粤东区域经济协作”融合衔接区为目标,逐渐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村级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客运班车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打造了一批名镇名村,从而带动了农村宜居建设。

  “潮安引擎”:重点项目推动大跨越

  “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重点项目带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县委书记张帆表示,潮安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以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为此,潮安牢牢跟紧明确国家投资导向,抓住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契机,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全省掀起粤东西北交通建设大会战为契机,全力做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策划、储备、申报和建设;除积极配合做好厦深高速铁路,汕揭、漳玉、潮惠、潮揭高速公路外,韩江东西溪大桥、市外环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也加紧推进,并加快原潮汕公路连接汕头市路段拓宽改造和炮浮线、彩东线等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形成贯通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较完善交通网络。

  据介绍,全县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目前进展顺利。去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已完工的有10个,在建的8个,县污水处理厂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内洋南总干渠排涝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扎实推进。18个中央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比增24.6%。厦深高速铁路潮汕客运站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潮安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助推粤东振兴再崛起的强大引擎日渐形成,并将成为潮州市乃至粤东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食品印刷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高性能超细碳化钨粉和氧化锆系列产品等新材料、超节水卫浴洁具和废瓷环保砖等节能环保、玻璃工艺陶瓷等高科技产业,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已先后与国电南方分公司签订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此外华业、正龙和翔鹭公司各有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和新材料重大建设项目;健诚高科玻璃、富丽环保砖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观察人士认为,作为粤东最强县域经济版块,潮安正在快速成为特色工业、生态城市和现代化服务业等共融发展的大县域版块,在积极建设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区的同时,还面临着城市转型和优化升级的迫切现实,更面临着推动粤东重新崛起的严峻挑战,“十二五”规划将是建设“幸福潮安”的关键五年。

  ■点击潮安

  中国食品工业强县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乌龙茶之乡─凤凰镇

  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中国印刷包装第一镇─庵埠镇

  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彩塘镇

  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古巷镇

  中国陶瓷重镇─凤塘镇

  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第八位、发展活力第四位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潮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第一名

  ■展望“十二五”

  再创“全球潮人首邑”辉煌

  县委书记张帆概括认为,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安”,必须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生态先行、文化引领、包容增长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再创“全球潮人首邑”辉煌。

  转型升级——一是要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特色工业高端化、特色旅游品牌化。二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打造汕潮揭城市群为契机,建设“粤东区域经济协作”融合衔接区。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先行——在项目引进、项目审批上要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走绿色发展之路。

  文化引领——充分发挥“潮文化”发祥地优势,把潮文化元素更多融入传统特色产业,丰富产业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文化元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包容增长——以人为本,推进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实施“新潮安人”工程,让本地群众与外来员工共享平等发展机遇、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建设幸福潮安

  县长林群认为,推动潮安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重点在“四个加快、二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潮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建设。

  三、加快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完善,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三宜”城乡。

  四、加快以空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网络为依托,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商贸、物流和展会中心配套完善的现代经济区。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全力建设和谐潮安、幸福潮安。

  文/图 廖奕文 蔡少文 张逸敏

  编辑统筹 杨和平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