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标普何以搅动全球市场?

  中国股市率先回暖

  沪指收复2500点

  商报北京消息 在数日灾难般的全线暴跌后,全球股市终于出现一丝暖意。中国股市昨日企稳回升,在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的力挺下,开盘即大幅跳水的沪综指一路攀升,最终平盘报收;深成指更是小幅收涨。伴随着恐慌情绪的释放,亚太地区其他股市的跌幅也呈收窄态势。

  昨日,开盘后两市继续探底,沪指最低探至2439点后地产板块崛起护盘,“招宝万金”四大地产股联袂拉升,多只中小银行个股也有所启动,另外黄金股继续逆市走强,两市终于现触底反弹迹象。截至早间收盘,两市股指跌幅已有大幅收窄,沪指上攻2500点。午后水泥板块异军突起,稀土永磁个股进一步走高,两市做多热情被激发,沪指很快收复2500点,深成指率先翻红,沪指紧随其后也翻红。

  截至收盘,沪指报2526.07点,跌0.03%,成交额1077亿元;深成指报11315.1点,涨0.02%,成交额907.8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A股能率先回暖和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密切相关。此外,较低的估值和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增长也决定A股下跌空间较为有限。不过,在全球经济放缓态势日趋明显之际,A股第3季度或继续震荡,难有系统性机会。周锐

  亚太股市

  震荡下行

  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由于欧美股市连日暴跌,以及全球经济前景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后变得更加黯淡,亚太地区主要股指9日继续下行,盘中一度剧烈震荡。

  当日开盘,亚太地区股市大多延续前一天的暴跌势头,但随后由于投资者期待当日晚些时候召开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会议能够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措施,亚太地区股市盘中一度止跌上扬,出现剧烈震荡,但最后多数仍以下跌收场。

  欧美股指

  跟跌亚太

  新华社专电 继亚太多数重要股指8日大跌后,欧洲和美国各主要股指延续下跌趋势。

  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8日开盘后急速下挫。15分钟内,道琼斯指数下跌177.56点,跌幅1.55%。涉及行业更广的标准普尔指数和技术性更强的纳斯达克指数也在开盘后不久分别下跌2.31%和2.30%。

  欧洲央行8日宣布,将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的国债,以缓解市场压力,帮助这两个欧元区国家应对债务困境。这一相对积极消息未能阻止欧洲主要股指下挫势头,法国、英国、德国主要股指当天均大幅下跌。

  这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评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国债信用首次从顶峰跌落;

  这次评级下调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都源于一家叫标准普尔的评级机构。

  一次信用调级,缘何能引发全球经济的“不测风云”?“信用评价”的“风向标”,在现代经济中为何这样举足轻重?面对几大机构垄断国际市场信用评价话语权的现状,我国的“信用经济”将何去何从?

  

  标普“震荡波”从何而来?

  几乎一夜之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的顶峰跌落,全球股市顿时暴跌。而其幕后的“推手”,正是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标普。

  另两家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对美国主权信用的展望为“负面”,但仍维持“AAA”评级。在此情形下,标普让美国“降级”的“个性判断”备受关注。

  一个“标普”,何以拥有如此影响力?深植于美国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强势“话语权”从何而来?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等专家分析,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美国在“二战”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信用评级是美国评定投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美国评级机构在国际评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普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

  

  信用评级何能

  “一语惊天下”?

  为何对一个大国经济体的信用评价变动能引发如此“轩然大波”?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三大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进一步说明,诚信是经济生活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虚拟经济领域,‘信用话语权’有着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征信办信用管理处处长胡爱军说。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各种损失达到2000亿元。

  

  中国的“信用话语权”

  在哪里?

  既然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对一个大国的信用评价能牵动全球经济的运行,那么中国的“信用话语权”在哪里?

  无奈的现实是: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证券市场的市值已超过日本,每年IPO市场的市值也已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仍远远滞后。比如,截至2010年底,上海有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在内的各类信用服务企业74家,年收入合计约6亿元;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年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

  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亚洲国家降级

  或不可避免

  标准普尔火力转向

  亚洲国家降级

  或不可避免

  商报综合消息 据报道,继调低美国评级后,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再将火力转向亚太区,表明如果新一轮全球性危机爆发,对亚洲的冲击,可能较2008年的金融海啸更严峻,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地区,主权评级下调更将不可避免。

  标普认为,现时的欧美债务问题,尚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崩溃,因此对亚太区国家而言,暂时未至于出现负面连锁反应。

  然而,标普依然忧虑,亚太地区至今仍甚依赖对西方出口,鉴于全球市场的互联性,发达国家及全球金融市场一旦迅速崩盘,必将改变全球市场格局,届时欧美经济体将会再次停滞、甚至萎缩。

  标普并列出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斐济、澳洲、新西兰、韩国与印尼等国家,是最易受海外资金市场混乱影响。而被列入仍在修补政府财政名单的国家和地区则包括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标普指出,若与2008年前的程度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财政能力相对缩水。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