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总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3:11  国际在线

  本报记者/赵全敏

  太讲道理了也有错吗?在美国媒体看来,作为一国之君的奥巴马似乎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债务上限之争中,奥巴马所展现的“讲道理的妥协者”角色令美国媒体颇不以为然。有舆论指出,美国现在需要的恰恰就是“不讲理”的总统,只有这样的“狠角色”才能把美国从当前困境中拯救出来。

  推崇里根式亲民

  美国的一些政治分析家认为,奥巴马接手的是自1969年尼克松执政以来最沉重的烂摊子:两场无望的战争,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世界威望不断下降。而主要的问题是一切都毫无章法。因为,两极对峙结束之后没有形成稳固的世界秩序,美国的主导地位并未建立起来。奥巴马遇到的困难不仅反映出他的个人素质如何,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反映出世界的战略格局已经改变,美国不得不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奥巴马试图揭开他的前4位前任系下的死结。这个死结始于里根,一方面他让美国人感到乐观,完成了新自由主义革命,确定了美国几十年的发展轨道,一方面却也为美国的我行我素奠定了基础;而这个死结则是终结于小布什,在他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陷入衰退。

  奥巴马对里根的推崇是十分明显的。去年5月,奥巴马曾邀请一些研究总统执政的史学家到白宫共进晚餐。在向学者们请教前任总统执政期经验时,奥巴马对肯尼迪的智库缺乏兴趣,但对令人感到亲近的里根则十分感兴趣。美国媒体发现,当奥巴马在国会和民众前发表第二次国情咨文演讲时,里根的榜样和政策已体现在其中。

  华盛顿需要“更多疯狂”

  然而,奥巴马执政的时期是全面动荡不安的时期,潜规则和公认的准则受到冲击,各种机制瘫痪,人们对未来愈加恐慌。《纽约时报》题为“华盛顿需要更多疯狂”的文章说,奥巴马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同样都曾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前者的表现是一个“正常的、神志清楚同时又遵守规矩的人”,而后者则显现出反常的个性以及轻度的狂躁症。实际上,罗斯福当时面对的危机比现在还要严重,早在1920年代,罗斯福便预测到不久将至的经济大萧条,而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甚至超过了罗斯福的预测。

  尽管罗斯福面临的经济困境比当前奥巴马面临的危机更深入、更可怕。然而,罗斯福成功了。他消除了民众的恐慌,稳定了银行体系。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存款保险制度、政府向银行投资、限制银行操作、通过广播发表“炉边谈话”等措施,稳定了国民情绪,并最终迎来了扭转局势的复兴时代。罗斯福不仅抵抗了经济危机,更令美国人民从中受惠,而这个过程中,他凭借的正是自己的果断和自信,并引领国家乘风破浪。

  罗斯福抓住了有利时机进行持久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这令其成为二战中最成功的领袖之一。实际上,奥巴马显然深谙此道,他曾在电视台公开表示,尽管目前危机重重,但也充满各种机会,奥巴马还仿效罗斯福采取切实措施,以期促使经济恢复。

  然而,正如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曾经说过的那样:“当市场过激时,政策制定者也必须采取过激的行动。”遗憾的是,美国政府未能听取他的良策。奥巴马显得太谨小慎微了。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