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禹:《戏剧的忧伤》火爆上演折射出戏剧的“忧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3:29  中国广播网

  

杨禹:《戏剧的忧伤》火爆上演折射出戏剧的“忧伤”

  陈道明与何冰主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创造的不仅是票房奇迹,也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神话。(资料图片)

  中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华语广播网》报道,昨晚(9日),只有两个男人上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落幕,观众掌声持续了近20分钟以谢陈道明和何冰的精彩出演。这部号称今年夏天最“疯狂”的话剧,创下北京人艺60年的最高票房。详细情况,马上连线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杨禹。

  主播:您看过这部《喜剧的忧伤》吗?

  杨禹:没有,因为一票难求。

  主播:一票难求,您买不到对吧?有人说4000元一张票也值的!其实,我们知道人艺出彩的戏很多,但是套用院长张和平的话说:火成这样的却是史无前例!因此就有人提出说,人们看的究竟是大戏、还是明星?您怎么看?

  杨禹:我觉得毫无疑问这么高的票房,多数人是去看明星的,去看陈道明的,因为《喜剧的忧伤》虽然这个戏我没看,但是这个戏所改编的原著,它是根据国外一个小说改编的,这个戏的内容和戏剧结构本身应该说是很好的一出戏,但是如果没有陈道明这样的加盟,恐怕能火但不至于能火成这个样子。

  其实每当戏剧的舞台上又有一些影视的“大腕儿”回归的时候,戏剧舞台都会火一下,每当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戏剧人其实都有一点点忧伤,有点五味杂陈。因为一方面影视明星的归来确实让戏剧舞台热火了,但是好像一直坚守在戏剧舞台上的人们总还觉得为什么戏剧舞台要靠影视的元素来注入它的活力?

  其实像北京人艺这样在院团体制改革当中走的比较早的院团,它多年以来面对市场已经有了自己生存的一个规律,像他们自己的一些演员比如说濮存昕、宋丹丹、冯远征,他们慢慢摸索出了这个规律,就是多数时间坚守在戏剧舞台上。

  但是他们自己也说,偶尔隔三差五也得出去演个影视剧,保存一下自己在普通大众当中的号召力,然后再回到舞台上,再把很多原来不看话剧的演员、观众带回到戏剧舞台上,我想这也许是一个有一点点无奈,但是也是一个正常的循环,也许面对市场的一个文艺院团不得不走也必然要走的这样的道路。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