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澳门仁慈堂两屋拟辟中西文化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4: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0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仁慈堂成立400多年来,一直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近年仁慈堂致力开展文化推广工作,结合该组织4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设立了仁 慈堂博物馆,向居民及旅客介绍仁慈堂的历史和文化。现仁慈堂计划在望德 堂建立“中西文化馆”,透过展现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让参观 者进一步了解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早前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曾巡视了望德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了解该区发展文创产业的情况,当时仁慈堂值理会主席飞安达便介绍了设立“中西文化会馆”的计划。飞安达表示,过去仁慈堂在望德堂区有大量物业,后来逐一变卖,目前仍有两幢逾百年的建筑物属仁慈堂物业,过去虽然多次有发展商洽购,但仁慈堂一直没有出售。现在政府致力在望德堂区发展文创产业,仁慈堂亦希望利用该两幢建筑,增加望德堂区的吸引力,为推动该区的文创产业发展作一些贡献。

  重现土生家居布置

  飞安达指出,仁慈堂于2002年设立了仁慈堂博物馆,主要展示了自贾尼路主教创立仁慈堂以来,有关仁慈堂的历史和文物,在推广澳门的中西文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每逢假日都有逾百人到该博物馆参观,但不少参观者都希望更多了解澳门及仁慈堂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当政府在望德堂区开展文创产业园计划时,仁慈堂便决心为此计划尽一分力。

  由于仁慈堂在望德堂区有两幢空置物业,于是便提出了“中西文化馆”计划,充分利用该两幢物业,为澳门增加一座特色博物馆,增加望德堂区的吸引力,引动人流进入望德堂区,活化该区,并向居民及旅客展示澳门的中西文化特色。

  飞安达表示,仁慈堂计划在中西文化馆内重现18至20世纪上流土生葡人的家居摆设,展品多样,其中各类摆设都以具历史价值的实物为主,包括中式古家具、古瓷器、木刻、佛像及天主教神像和物品等。其中还有一套19世纪末的十八罗汉像,以及澳门著名葡萄牙诗人庇山耶及慕拉士的文献和手稿等,务求展现澳门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纪念中西文化交流

  飞安达表示,庇山耶虽然是葡萄牙人,但连葡萄牙亦认为庇山耶应是澳门本土诗人,自20多岁来澳门当律师后,庇山耶便扎根澳门,最后在澳门逝世并落葬于旧西洋坟场。其诗作充分显示了他与澳门及中国文化的紧密连系。他亦将明朝的诗词翻译为葡文,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庇山耶的作品很受欧美国家重视,在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及美国均很著名,亦是学者的研究对象。慕拉士曾是商船船长,后来在澳门当教师并住了很长时间。及后深受日本文化吸引,最后经澳门前往日本长崎定居。他是首位西方人士著书介绍日本茶道,目前日本长崎还有慕拉士铜像,以及有两个文化中心专门研究其作品。

  为了促进文创产业,飞安达表示,中西文化馆内还计划设有一个小型咖啡座,设计富有澳门特色,并会出售有仁慈堂或澳门特色的小型纪念品,亦会接受其它澳门文创产业工作者寄卖作品,为澳门文创产业发展尽一分力。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