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该不该“重翻”故宫私分门票款的“旧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4:02  国际在线

  近日,故宫被曝2009年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故宫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被私下勾兑。此事被举报后,传故宫曾付给举报人10万元封口费。而故宫对“封口费”传闻表示无可回应。(8月10日京华时报)

  故宫内部人士勾结导游私分门票款一事,时间跨度已长达两年有余,才在日前财新网刊发的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和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中被披露。无论从时效上看,还是从这一事件已经在故宫方面“低调给付举报人10万元”,已经“内部摆平”的现实情况下看,再次揭露其伤疤实属旧帐重提。然而,无论从这一事件的恶劣程度、影响程度和损害程度,亦或从故宫所处的特殊社会主体的角度,不重新翻一翻历史“旧帐”就对不起这一段“历史”。即使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一个逾期两年的事件可能免予处罚,也应有重新揭露真相、直面问题的必要。

  不重翻“封口费”旧帐,无以警示责任者和故宫单位。导游与门卫内外勾结私分票款,从性质上说属于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触犯的是法律的尊严和刚性的管理规定,囿于“面子”的考虑,故宫方面竟然能以另一个非法的“封口”手段来解决另一个非法问题。如此属实,就必须让当时的责任人、事后的“摆平者”都同等一体的受到惩处。一个明显的轻飘飘的“10万元封口”事件,如果不能藉此予以彻查和反省,无以警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其二,在时下故宫连续曝出这个“门”、哪个“门”的情况下,也极有必要利用公众监督契机,让所有的问题抖露一个水落石出。从5月份热闹一时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再到日前被重新翻开的“封口门”事件,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但又足以说明故宫方面在文物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及人员管理上确实存在巨大漏洞和现实积弊。“问题”已经连番揭开,而我们不妨就将再次抖露出来的、属于“旧问题”的“封口费”事件放在一个大的舆论监督环境下,一起查一查,尤其是应让“封口费”事件的处理当成推动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三,不翻“历史旧帐”,就无以真正堵住漏洞。在“封口费”事件中由于“内部操作”和“暗箱操作”,故宫方面不可能真正吸取深刻教训,也只有将“旧帐”翻一翻,即使是时间过去了两年也应查一查,重新将事件进行定性并处理责任人,才是避免类似的渎职失职行为发生的治本之举。总之,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就无以让故宫的问题“自净”,也无以让故宫重新赢得公众信任。套用一句流行话:“封口费”究竟有木有?反正是明摆着的,处理不处理,反正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着的。(毕晓哲)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