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媒:中国面临抑通胀保增长双重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4:13  国际在线

  

外媒:中国面临抑通胀保增长双重考验

  7月13日,市民在宁夏银川市某超市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路透社北京8月9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新高;当月CPI环比上涨0.5%,显示通胀压力仍然严峻。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5%,环比与上月持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尽管CPI再创新高,但央行并没有加息,主要是考虑到上周末标普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使外围因素变得更不确定,也加剧了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9日报道】中国7月份通胀继续提速,CPI同比上涨6.5%,这是自2008年6月份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波动较大的食品价格是物价上涨的主因。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高于6月时的14.4%。

  尽管通胀提速,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胀已在7月份见顶,在今年剩余几个月内将逐渐回落。

  由于市场动荡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种种迹象,石油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正不断走低。在中国国内,随着更多的猪肉投放市场,作为近几个月通胀主要推手的猪肉价格已开始趋于稳定。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仍然良好,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中国政府未来数月还将再度加息,但考虑到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市场恐慌,中国有可能维持现有利率水平,直到局势稳定下来。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8月9日报道】题:中国6.5%的通胀率可能限制应对全球危机的政策措施

  7月份,中国的通胀率以3年来最快的速度走高,在暴跌的股市表明全球复苏减缓之时,高通胀限制支持增长的放松银根规模。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食品价格猛增,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5%。

  通胀加剧表明,中国仍在应对上一次全球衰退期间实施的前所未有的货币扩张政策带来的影响,而且中国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的空间有限。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经济师姚炜说:“这样的数据应导致加息,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延迟加息的步伐。”

  渣打银行等机构的分析师认为,对决策者而言,好消息是通胀可能已经达到最高点。瑞士银行说,到今年年底,CPI的上涨幅度可能下降至4%,食品价格会小幅增长。

  在中国,有迹象表明,官员确信通胀会缓和。食用油供应商丰益国际4月曾表示,政府要求其推迟上调食用油价格,但现在已获准提价。

  【日本《读卖新闻》8月9日报道】题:通胀阴云笼罩中国

  通胀和抑通胀的货币紧缩政策正冲击中国中小企业。自去年秋起,中国人民银行就不断借助加息等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这样,难以获得资金的银行便优先保证针对国企巨头的融资。

  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7月的一份报告称,紧缩政策正对750万中小企业产生严重影响。但是,中国政府的关注重点不在于此,而是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通胀。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称仍将维持紧缩政策。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控进退维谷:既要抑制通胀,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国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速放缓。欧美经济萎靡不振,这可能加大资金涌入中国的规模,加剧通胀。

  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印度6月份批发物价指数的涨幅超过9%。越南7月份CPI上涨20%以上。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