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细血管”不备,交通后患无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吕楠芳、实习生谢依庭报道:广州市区真的不适合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系统吗?自行车只能作为绿道装点吗?近日,“拜客·广州”对治堵新措施只字不提自行车提出质疑,市交委回应称“中心城区不宜大规模发展自行车交通”。对此“拜客·广州”的年轻成员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公交优先”并不等于“公交万能”,如果说公交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自行车就是毛细血管,一旦大动脉“硬化”,缺乏毛细血管的城市交通将无以为救。

  动脉和末梢必须并存

  “拜客·广州”成员陈嘉俊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行人和自行车如同人体末梢的毛细血管,城市公交如同大动脉。但一个人遍布全身的不是大动脉而是毛细血管。“如果一个人只有大动脉,一旦出现问题,就必死无疑。同理,交委一直强调公交优先的后果很可能使市民出行只能选择公交。若万一遇上堵车或者地铁出现故障,市民可有替代方案吗?没有了!”

  陈嘉俊说,要让广州交通真正活起来,就应该充分发展其毛细血管,应当在地铁沿线、各主干道都设置自行车道,提供多种出行选择给市民。当市民无法选用公共交通的时候,可以选择公共自行车在自行车专用道上出行。这样自行车一方面能减轻公交这条大动脉的负荷,另一方面也成为公交这条大动脉“硬化”后的支持性脉络。

  更应大力发展自行车

  交委回应称,“根据研究统计,在完成一次交通出行的过程中,使用公交车(满载)完成每人次的运输任务时,需要占用2.1平方米/人的道路资源,自行车为4.5平方米/人”。

  陈嘉俊提出疑问:这种计算方式科学吗?有没有考虑过机动车停车所占的面积和自行车停车所占的面积呢?陈嘉俊称,国外有实践表明,停1辆私家车的面积可以停放10辆自行车,如果从道路资源占用的角度来说,并不见得自行车就占用资源多。如果说占用道路资源多的就要限制发展或者不适宜大力发展,那要限制的肯定是私家车。

  对于交委提到的“在有条件的合适区域内适度发展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定位”,陈嘉俊表示相当支持,希望这不只是规划,能尽早出台细则,“拜客·广州”期望各公共站场、大型楼盘、商厦、学校等地方,都能配有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公交接驳。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