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善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街谈巷议

  □苑广阔

  8月7日,网友“浮一大白”在贵网发帖《这样的捐赠,你怎么看待?》,展示了一张广受争议的照片。这张照片是8月2日,慈善家李春平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向急需骨髓移植缺乏费用的贫寒少女杨柳,捐赠30万元现金时拍下的。(8月9日《黔中早报》)

  在这张引发网友极大争议的照片中,一个躺在医院病床上戴着口罩的少女身旁,是几十沓百元大钞,钱所占的地方,甚至超过了人所占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网友肯定会以为这又是一张有钱人的炫富照,但实际上,这不是在炫富,而是在“炫慈善”。

  高调“炫慈善”到底应不应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首善”陈光标身上我们已经充分讨论过了,网友也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慈善可以高调,可以张扬。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做慈善是好事不是坏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没啥不好,而且还会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人来行善;二是“炫慈善”总比单纯“炫富”要好,比那些只“炫富”却不行善的行为更好。

  但是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在“炫慈善”这件事上,也同样如此。我们当然知道李春平的30万元钱对这位急需骨髓移植费用的少女意味着什么,但是把一大堆钱和受助人放在一起“摆拍”照片,到底传递出一种什么信号呢?可能对于捐赠人来说,这样做达到了“炫”的目的,甚至把“炫”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考虑过受助人心里的感受吗?考虑过她作为一个在人格和尊严上与捐赠人完全平等的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吗?

  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追问一下慈善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慈善的终极目的,就是人人互助,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帮扶、救济的关系,以让每一个人都免于危难和困境。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把善款交到受助人的手里,对他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慈善的终极目的就已经实现了。至于这钱是以何种方式给出,应该以不妨碍慈善本身,不让捐赠人和受助人感到难堪和不便为基本原则。

  换言之,慈善可以高调,但需要一种“有克制的高调”,像这样把成堆的钱和人摆在一起捐赠的方式,就失于克制,缺乏成熟和理性。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另类捐赠,反而让公众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放在了“炫善”的行为上,而不是慈善的行为上,这其实就是一种喧宾夺主,对捐赠人而言,也不是好事。

  据媒体报道,在过去20年里,慈善家李春平以每天平均捐出3万多元的速度,累计在全国捐款2亿8千万人民币。所以我们丝毫不怀疑他心中的大善和大爱,但是在具体的捐赠“动作”上,能否更温柔一些,更成熟一些,以让自己的慈善行为少点争议,也少点对受助人的刺激和压力呢?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