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场馆都不会浪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深圳讯 记者金璐、周敏报道:“办赛事,更要办城事!”深圳的宣言言犹在耳,大运给深圳带来的机遇已经显而易见。大运会共用场馆63个,22个新建场馆多数在宝安、龙岗等原特区外地区,这些场馆大运会后将继续发挥功用,提升原特区外市民的文体生活。

  在深圳,想要特区内外“一体化”,首要条件就是补上历史的欠账。五条地铁线路的开通,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诸多体育场馆的兴建,则着实弥补了以前特区外地区体育设施的不足。

  今年,深圳共安排政府投资337亿元用于特区一体化建设,占全市政府投资规模的75.4%,进一步优化原特区外的产业和人口结构,提高治安水平,推进全市软环境的一体化。在城市建设方面,深圳利用大运会的举办加快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场馆重点布局放在深圳关外的龙岗,就是要以体育场馆布局的“一盘棋”推进一体化建设。

  一个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赛后场馆运营一直是个“世界难题”。而在深圳,因为大运而新建、翻修的63个场馆则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是因为,深圳一直强调场馆建设要与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市民公共福利事业的改善紧紧结合在一起。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骄傲地宣称:“我们的大运场馆,个个都会物尽其用,不会造成一个浪费!”

  龙岗区的居民最高兴,以前该区并没有大型体育场馆,但因为大运,大运中心主场馆“水晶石”拔地而起。一位在水晶石建造地土生土长的龙岗人说,没有大运会,全村老小还住着老围屋,辛勤劳作,休闲方式就是聊天、打麻将。因为大运会,老围屋变成了体育馆,现在青年人的娱乐也变成了进图书馆看书,到体育馆锻炼。

  记者获悉,龙岗体育中心可举办各种国际级、国家级和当地的体育赛事以及超大型的音乐盛会,成为深圳全新的地标性建筑,大运后将向公众开放,作为全民健身与娱乐休闲的场所

  “水晶石”的建设,正是深圳的得意之作,它与深圳未来发展的“四大新城”规划相结合,作为大运新城的核心和标志性建筑,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特区外的另一端,占地12万平方米的宝安体育场地处宝安中心区城市景观主轴线上,是本届大运会的足球比赛场地。围绕公共广场和周边小区正在建设商业区,宝安体育场将被打造成一个集运动、娱乐、休闲、集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中心。与龙岗一样,大运场馆的布局也正在加速宝安的特区一体化进程。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