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久”之道在“最后一公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5:31  新民晚报

  骑一辆“永久”,在大街小巷撒下一串“叮铃铃”,后座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孩儿……这是许多人浪漫的回忆。曾占中国自行车1/3市场的上海“永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紧俏的工业品之一。然而,在小汽车逐渐挤满城市的今天,“永久”卸下光环,走出生活必备品的角色,又将以何种姿态回归记忆?

  老记忆家里“功臣”

  退休教师李治国每天都要骑“永久”到菜场买菜,这是他的第四辆自行车。“第一辆也是‘永久’牌,28英寸黑色直梁车,1971年花157元买的。那时月工资36元,省吃俭用一年多才下决心出手,还得凭票购买。”

  对老李来说,永久自行车是家里的“大功臣”。“上下班,买米买菜,走亲访友,甚至迎娶新娘都用一辆自行车完成。”上世纪70年代,结婚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谁要是骑着一辆‘永久’带女方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

  李治国的儿子李新洋对“永久”的记忆是:小时候爸爸常载他兜风,衬衣被风吹得鼓起来;他坐在后座扯着爸爸的衣角……30年过去了,老李还骑着他的“永久”,小李早就开上了小轿车。

  新客户时尚“轻客”

  城市变迁,让“永久”的家——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几经飘摇。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陷入亏损,2001年被民营企业中路集团收购。现任掌门人陈闪年仅24岁,3年前出任“永久”董事长,用全新方式演绎这个拥有71年历史的老品牌。

  去年推出子品牌“永久C”,一经亮相,即受到年轻人追捧。公司请来80后设计团队,拆了100多辆老式自行车,重塑老永久“二八大杠”的样式,保留标志性细节,如双弯点把手、车灯和三角架,并按时尚色调重新调漆。

  “‘永久C’传达的概念是‘轻客生活’,表达时尚、简单、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开心网上,“永久C”的帖子被转40多万次,网友评价它“有腔调”“给力”。这款单车目前只在网上销售,售价近千元。“产量小、成本高,是小众产品,但它代表品牌开发的新探索,今后会有更多充满设计感的‘永久’面世。”陈闪说,希望借此从中央工厂过渡到以研发设计为中心。“‘永久’不能一直透支品牌价值。”

  新空间租赁网点

  “永久”自行车靠什么永久?近几年,公司销量仍持续下滑。但陈闪坚信,随着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骑行文化将重回城市。如今,“永久”把发展重点转向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

  “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很方便,但从出站到办公室或回家这‘最后1公里’缺乏有效衔接,公共自行车正好能弥补这个缺憾,提高通行效率,减少碳排放。”陈闪介绍,公司研发适合租赁的车型,比如材质防锈防晒,配件防盗性能好等;更重要的是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租赁网点的布局、运营、调度、后期维护等。“我们不但提供设备,还提供服务,‘永久’想借此转型,从生产销售型企业转型为半服务型企业。”

  在闵行区,“永久”已投放2万辆自行车,建了700个租赁网点。但在中心城区,推广并不顺畅。陈闪坦言,上海要建立全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仅靠少数企业推动远远不够,“但我相信,这一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叶薇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