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大骚乱引爆种种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5:36  新民晚报

  英国骚乱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迷惑,英国怎么了?

  在骚乱首发地、少数族裔聚居的伦敦托特纳姆区,失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人均寿命比伦敦平均水平低5岁,各类犯罪多发,1985年便曾因警民冲突引发严重骚乱。

  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在骚乱中留下明显痕迹。金融危机后,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削减50万个公共职位,一系列社会福利项目遭压缩,但收效并不显著,今年二季度英国经济增速仅0.2%,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英国警方认为,骚乱与一些年轻人热衷模仿暴力游戏GTA,并利用微博、社交网站和拥有免费加密通信功能的黑莓手机互通声气有很大关联。此外,多年来英国社会流动性减小、贫富差距拉大、阶级裂痕加深,这些暗流被一些分析人士列为骚乱的深层背景。

  经济艰难时期,英国社会本来就弥漫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而各种不满情绪之间又存在微妙的关联,如同涟漪渐渐扩散勾连,似乎在等待一哄而起的契机。在2011年盛夏,终于因一名少数族裔遭警方枪杀被引爆。

  然而,探寻事件全貌,还要耐心等待时间让更多真相浮出水面。

  比如,骚乱的直接导火索是29岁少数族裔男子达根遭警察枪杀,其家人朋友因不满警方关于达根首先持枪袭警的说法而举行示威。但示威发生几小时后,骚乱就与达根之死失去了明确关联,并且这场两三百人参加的示威也是迄今骚乱中的唯一一场示威。

  比如,在骚乱首发地托特纳姆区,既有居民抱怨警方的种族歧视引发不满,也有居民认为骚乱源于年轻人与警察之间的紧张关系,与肤色不相干;从警方公布的首批监控摄像来看,参与骚乱者包括多个族裔。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不是一场种族骚乱。

  再比如,许多人认为骚乱者主要是生活贫困、不满现状又看不到未来、自认为被世界遗忘的青少年,但越来越多事实表明,骚乱者虽不乏失业青年和流浪汉,也有很多是打扮入时的女孩和经济条件不错的年轻人,他们开着好车呼朋唤友去抢劫,然后把抢来的东西相互交换或转手卖掉。

  虽然细节仍存在很多混乱,但事态越来越明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骚乱中,绝大多数骚乱者没有任何政治与社会诉求,而是“单刀直入”趁火打劫。

  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因此愤怒地说:这纯属偷窃加暴力的投机式犯罪,与达根之死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意义也完全不能接受。骚乱者同样没有得到老百姓同情,反而因恣意妄为引起公愤。

  包括英国在内,西北欧许多国家近年都把幸福指数当成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但让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感到幸福、珍惜幸福,给社会每个成员靠自己的双手争取幸福的机会,殊非易事。

  这场大骚乱暴露出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眼下骚乱已渐露平息之势,但它给英国社会留下的创伤,恐怕需要相当长时间疗治。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