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务车贴标签,宜立刻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6:23  南方都市报

  马后炮

  □马志海(《马后炮》主持人)

  要不要在公务车上设置明显的标志?同城媒体再次挑起话题。《羊城晚报》昨日报道说,关注公车问题的广州市民区伯旧话重提:广州公务用车可否喷统一标识,方便广大群众监督?而此前,广州市纪委监察局曾回应: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对公务用车进行标识,但由此滋生出“特权车”问题,群众对此也比较反感,认为标识是“特权的象征”。据此,相关部门“婉拒”了众多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关于“标识公务用车”的建议。而20年过去,形势在变,群众们的想法会不会有变化呢?

  变化当然是有的。想当年,公务车之所以成为车中翘楚,除了它的出生纸上有公权力的印章,还享受着种种特权之外,它所处的环境也与今天大不相同。15年前,全广州的机动车不过80万台,其实还包括将近50万台的摩托车,有私家车的市民少之又少,而当时的公务车,又都是清一色的进口车,不是丰田就是奥迪,开到大街上当然威水过开坦克。

  今时今日,形势不同了:去年的统计,广州市的机动车已经超过200万台,而且私家车的档次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只有官家才能坐的丰田、奥迪,也进入不少的平民百姓家庭。按照今年6月中央新规,一般公务用车采购标准将由2.0排量、25万元以内下调至1.8排量、18万元以内,如果严格执行,至少从车的档次上来说,公务车是牛不起来了。

  当然,更大的改变还在于,公务车从当年有意无意地招摇过市,到现在更多的是千方百计地低调,毕竟,如果是开去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或者去一些不那么太恰当的场所,公务车们主观上还是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而最重要的是,这20年来,也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权力的监督意识也是空前高涨,区伯就是典型一例。而监督的要义就是要公开透明,说白了,对公务车的监督,就是公务车不想怎么做,就一定要让它怎么做。

  因此,不妨试试吧,在车身喷上大大的“公务车”三个字,看看哪位公务员同志还会开着它去接送小孩、去吃吃喝喝、去游山玩水。其实听说中山已经这么做了,不知道效果如何?

  对公务车的监督,就是它不想怎么做,就一定要让它这么做。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