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关浮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6:23  南方都市报

  

西关浮起

  立秋第一场豪雨,浸伤了西关老城区的街坊。前晚至昨日,两场暴雨导致荔湾辖区内9条街道数百条内街巷遭水浸。这是荔湾今年最严重的一次水浸,其中积水最深处达80多厘米。直至昨日下午4时,积水方才退去。

  街坊

  这是50年来最严重一次水浸

  早上7时出门饮早茶,家里还干净整洁,1个多小时后返回,家中已成水塘。昨日,家住珠玑路塘鱼栏东横街的雷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从1963年搬来此处居住,这是家中第一次遭水浸。

  “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生意,第一次被浸得这般惨不忍睹。”在陆居路开服饰店创业的小陈,整个仓库内的衣服和鞋子几乎全被浸,亏损近3万元。由于水浸地线被烧坏,整条陆居路一度停电。而老城区内,更多的地方被淹成水塘。

  南都记者巡城发现处处水浸,珠玑路、大同路、恩宁路、宝华路、华贵路、逢源路、龙津西、文昌路沿线等西关老城区大部分内街巷未能幸免。在恩洲南横街等处,水浸最深没过腰部。

  据了解,仅逢源街几乎所有内街巷被淹,被浸街巷数目就达158条。荔湾区水务部门通报,中南街、花地街、茶滘街、桥中街、石围塘街、昌华街、逢源街、岭南街、金花街等多个街道均有水浸,积水深达30厘米至80厘米。

  商户

  损失最多者达30万元

  由于此次水浸严重,且来得突然,给不少居民带来损失。荔湾区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尚未有时间进行统计。而在清平药材市场,南都记者粗略统计,有超过50家档口和仓库遭受水浸,损失最多者达30万元。更多居民家中电器等物件被水浸坏,商铺货物受损。

  不少居民反映,从未碰到过如此厉害的水浸,大家质疑老城区下水道的泄洪能力,但荔湾区相关部门对此未有答复。昨日上午10时,在塘鱼栏西街,有人将沙井盖打开,以加速排水,结果发现丝毫无效,雨水甚至从井内向上倒灌到街上。

  水务

  雨急雨大加外江涨潮致水浸

  水务部门解释,此次暴雨雨势急、雨量大、降雨点集中。此次大暴雨中,仅半个小时即录得最高降雨量67毫米,加之正值天文大潮,外江水位最高录得1.15米,“受外江潮水顶托,加上大暴雨影响,造成了大面积水浸”。

  为缓解水浸状况,此次荔湾区采取了强排措施降低内涝点的水位,排水部门一共出动抢险工程车辆32台,调动抽水泵65台,架设施工护栏100个。

  水浸点所属的街道也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在允贤坊,80多岁的洪先生腿脚不便,街道工作人员为他送来了中午饭。昨日,华贵路一带所属的逢源街,照例为出行不便的居民准备了100多个盒饭,挨个送上门。“居委跟我说,如果家里没有退水,就去居委坐坐,但是终归是要回家的,被水浸成这样,以后怎么办?”厚福大街的居民忧心忡忡。

  据了解,昨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雨势开始减弱,10时30分左右外江开始退潮,水务部门方才开放部分水闸开闸排水,缓解内街的内涝情况。据荔湾区统计,昨日未收到地下空间被淹、围墙和房屋倒塌的报告,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 现场

  清平药材市场有档主称至少损失30万元

  身娇肉贵者泡汤变稀松

  药材价涨,清平药材市场周边超过50户却欲哭无泪,他们囤积的数千斤药材,被水浸后成为垃圾,多名档主人均损失数十万元。

  昨日8点半,李先生一如往常回到清平药材市场隆昌街开档,发现街道上的积水已漫过膝盖。进屋以后,他几乎晕倒:2000多斤圆肉已被水泡得发胀。南都记者看到,由于屋内地势低,李先生已刻意用木板把货物垫高,但也未能幸免。李先生档口内几十箱货物中,一半以上被水浸过,部分严重的连装货的箱子都已浸得稀烂。

  “药材、汤料泡过水都不能用了,几个档口的货物,只能一车车拉去倒掉”,档主们无不惋惜。清平药材市场一带,被浸的还包括联庆街、塘鱼栏街和平治里等20余条街巷,这里大多是药材档口、仓库和居民住宅。其中受水浸影响,损失最大的是联庆街和隆昌街40来家档口。在南都记者调查的数家档口中,档主们粗略估算了下损失,其中最低的3万,最多达30多万。“现在药材涨价了,这个价钱还不算在里面”。

  “水势太快,来不及抢救”,联庆街档主陈先生说,店内有几十吨药材,包括淮山、肇实、菊花、猴头菇等。昨日上午9点多雨势最大时,水开始涌入店铺内,半小时就把货物淹了,直到中午1点仍未退去。

  荔湾博物馆西关大屋也难逃一劫

  酸枝木家具泡到人心痛

  水浸至逢源北街,荔湾博物馆内的西关大屋也未能幸免,其中酸枝木家具被水浸湿,所幸积水很快退去。

  昨日,荔枝湾涌照例迎来成群游人,但他们并未看到美景如画。为缓解周边街巷的水浸,荔枝湾涌上游也在开闸泄洪。从龙津西路入逢源北街,穿过深40来厘米的积水,“河涌”的左边,是荔湾博物馆的侧门,由于较路面地势更低,水浸高过膝盖,一名保安在门口的水中执勤。这些水浸的画面被游客拍入了相机。

  这是一间传统的西关大屋,透过矮脚吊脚门、趟栊,看得到正厅内有积水。博物馆中的西关大屋两边,青云巷也成了小河。上午11时许,积水已经退去大半,厅内摆放的酸枝木桌椅脚上,残留有水浸的痕迹。

  荔湾博物馆负责人叶先生表示,水务部门及时用水泵抽干了博物馆内的积水,而其中的老酸枝木家具,也将进行清洗风干,轻微的水浸不会对这些家具有较大影响。除荔湾博物馆内,逢源北街和北南街的几幢西关大屋也遭到水浸,部分居民家中电器等物件受损。

  统筹:南都记者 刘雪

  采写:南都记者 刘雪 赵安然 冯倩妮 李能忠 钟丽婷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 冯宙锋 邹卫 实习生 孙振飞 叶冬梅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