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引进人才可学香港“优才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6:23  南方都市报

  

广州引进人才可学香港“优才计划”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近日公布广州人才发展方面的报告。其中,由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牵头完成的《新时期广州人才发展报告》提出,广州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可学习香港“优才计划”的经验,推出“综合积分制”和“成就积分制”相结合、重能力重业绩的综合评价体系。

  人才增速跑赢G DP 结构性矛盾仍存在

  据悉,截至2009年,广州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从业人员)达214.5万人,2004年至2008年广州人才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6.7%,居全国中心城市第一位,超过同期G D P增速。高层次人才数量也有所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才超过1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

  其间,广州率先出台了公务员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具有广州特色的市场配置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人才服务模式逐渐成形;人才领域逐步向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向延伸。

  但报告同时指出,与国内其他四个国家中心城市及苏州、深圳、香港等先进城市相比,广州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诸如“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激励保障还不足以吸引一流人才,人才生活成长的社会环境、创新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六大重点领域提出十年发展目标

  报告对10年内广州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型人才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人才发展计划。

  报告提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广州通过“121人才梯队工程”、建立直接联系专家制度等措施,到2012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17万、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达10万;海外高层次人才到2012年的总量要达3万,2015年达5万,2020年达10万。而高技能人才到2012年的总量要达57万,201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31%,2020年达33%。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拟重点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方面,2020年人才总量要达10.7万,并力争实现获得国家资助的文化艺术名家达到20名。

  ■揽才建议

  年投10亿元设发展资金

  在人才投入方面,报告建议设立“广州人才发展资金”,整合现有的各类人才资金项目,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递增,使全市人才开发投资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进入全国大城市前列。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向人才开发领域汇集。

  学香港推出积分制揽才

  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报告认为广州应建立更为常态的机制。比如,可借鉴香港经验,推出“综合积分制”和“成就积分制”相结合、重能力重业绩的人才引进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广州访问学者”和学术休假制度,促进国内外学者短期来穗交流,也使得本地学者可利用学术休假到国内外一流机构访学。

  知识城可建“人才特区”

  人才交流合作方面,报告更是建议把中新知识城作为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人才工作领域属于市一级的管理权限,原则上全部下放,特别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制度、分配激励机制、外事管理权限允许试行特殊政策等。同时,探索建立广佛肇人才合作区等不同层次的区域人才合作网络。

  南都记者谭万能 实习生曹蓓 岳嵘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