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祠堂变文化屋 市长建议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6:24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素雯 泽文 利用旧祠堂,设立“图书借阅点”,石龙镇西湖村的东沙张公祠老屋换新颜、古韵配书香。昨日上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副市长梁国英一行到石龙镇西湖村视察宜居社区(村)建设情况时,肯定了该村的做法。

  宜居社区 要新旧结合

  据了解,东莞市今年要建设80个宜居社区(村),石龙镇的西湖村、中山东社区被列入其中。昨日上午,西湖村成为了李毓全一行视察石龙宜居社区(村)建设情况的重要一站。作为西湖村宜居亮点项目之一,西湖城市公园二期工程于6月20日正式动工,计划今年10月完成。

  李毓全指出,除了建设好西湖城市公园二期工程、石龙火车站的迁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宜居社区(村)建设还要注重旧街、旧巷的改造。

  祠堂里的“文化屋”

  李毓全一行还参观了西湖村东沙张公祠内的图书借阅点。据悉,东莞图书馆石龙分馆于去年11月1日在东沙张公祠内开设了西湖服务点,在祠堂内设立“图书借阅点”并对外开放。西湖服务点藏书约1万册,市民可以随时到这里来看书、借书,或者参观祠堂。让这些东莞市级历史建筑赋予新的使命,在东莞是新尝试。

  石龙镇镇委书记黄贵洪介绍说,西湖祠堂内的“图书借阅点”是该镇开展文化惠民的工程建设而来的惠民措施之一。此举也得到了李毓全的肯定,他在现场表示西湖村建造文化屋的经验值得全市推广。

  小资料

  西湖村的东沙张公祠、春宇张公祠和竹溪公祠是清代建造的,村委于2009年对年代久远的这几间祠堂进行了修葺翻新,今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列入东莞市历史建筑(第一批)。每间堂祠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为砖木石结构,具有明显广府祠堂建筑的风格。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