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析陈诚建设台湾之功 何必老背沉重历史包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0日17:55  中国新闻网

  

专家析陈诚建设台湾之功何必老背沉重历史包袱?
陈诚和蒋介石(左)的合影 资料图

  中新社武汉8月10日电 题:史学家章开沅解读《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

  作者 艾启平 党波涛

  2011年4月,《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在大陆出版。应陈诚女婿余传韬之邀,著名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为该书作序。章开沅教授近日专门对该书进行了解读。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对待历史人物要卸去沉重的历史包袱。

  建设台湾富有绩效

  该书记述了陈诚在台湾期间参与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等重大决策活动情况。章开沅认为,陈诚在建设台湾方面,做了富有绩效的工作,“深知危机四伏,时间一纵即逝,加以又受蒋介石紧急授权,陈诚在台湾省主席任内,行政风格堪称果断明快”。

  章开沅表示,给他印象较深的有三个要点:一是陈诚仍然坚持“民生第一”的原则,二是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别是专业精英的作用,三是陈诚一贯重视教育、至死不忘教育改革。这些都为台湾的经济起飞作出了贡献,为后来成为“亚洲四小龙”奠定了基础。

  执政经验源自主政湖北

  据章开沅介绍,在抗战期间(1940年9月至1943年2月),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主持湖北省政两年多,所以取得了若干地方建设经验。其中,如“二五减租”、“计划教育”等,都是在湖北主政的经验,由于成效比较明显,他都继续运用于台湾建设。

  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时,就曾仰慕张之洞治鄂期间的“教育鼎盛”,决心挽救湖北教育的逐年衰落乃至“一蹶不振”。

  章开沅说,1941年4月,陈诚拟定《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率先提出“计划教育”理念,作为改进湖北教育的张本。后来,陈诚又把这些理念带到台湾,用于改进台湾教育的改造与发展。他表示,“如果没有教育的相应发展,就没有台湾的经济起飞”。

  要卸去沉重的历史包袱

  如何对待陈诚这样的历史人物?章开沅表示,那些人和那个时代毕竟已成为遥远过去,何必老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华中师范大学党史专家李良明教授和教育专家余子侠教授的筹划下,《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于2010年秋在大陆首次出版,章开沅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正如大陆网友“布拉万”当时所说:“昔日恩仇俱往矣,为中华民族之团结和复兴共勉之。”

  章开沅说,非常赞成陈诚之子陈履安先生所言:“抚今追昔,相信海峡两岸的同胞,应该都会深切地期望与祝愿,以往内战的憾恨,一切将随之过去,继之而起的是和平钟声响起,中华民族终于苦尽甘来。”(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